帕皮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心鲜奶有毒 [复制链接]

1#

滴滴醇香,回味绵长

自然健康更出色

流动的健康

……

大家知道这是关于什么的广告宣传吗?没错,是牛奶。现如今我国居民对营养、健康日益重视,牛奶成了生活必需品。然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被“纯天然,每天现挤”的鲜奶广告所吸引。现挤鲜奶虽好,但是如果饮用不当,鲜奶也可能变为毒奶。

去年,我们科室就发生了由一杯鲜奶而引发的抢救。芳芳以无明显诱因高热5天入院,后因全身关节酸痛、乏力、少尿、意识障碍而入住ICU,在ICU经过各种检查、化验查因,最终在血液中找到了罪魁祸首——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病是牧区的高发疾病,而芳芳是一名初中生,久居当地,并非牧民,且近期无牧区旅游史,那到底是如何感染的呢?在进一步询问病史时才了解到,父母爱女心切,又恰逢升学季,为了使女儿每天喝上鲜奶补充脑力,芳芳父母特意买了一只奶羊,每天让女儿喝一杯鲜羊奶补充营养,但由于防护不当、消毒不彻底,不幸感染了布鲁氏菌。

那有人就问了,鲜羊奶是如何让芳芳感染布鲁氏菌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又称布氏杆菌,该菌喜低温干燥环境,生存时间较长,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但是对湿热、紫外线、常用消毒剂比较敏感。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也被称为“怪病”,那它到底怪在哪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怪病”。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菌株分6种,其中牛种、羊种、猪种最为常见;羊种侵袭力、致病力最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临床典型;牛种侵袭力较强,感染率高,但毒力较弱,发病率低,临床不典型;猪种毒力介于羊种和牛种之间,致病力强于牛种,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临床不典型。

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例如人体接触患病的动物或未经处理的动物皮毛,饮食未经消毒的奶或奶制品、未充分煮熟的肉类或生肉等都可能感染。病例中的芳芳极有可能是饮用了含病菌的鲜奶,经过消化道而引发感染的。该病在全人群中均易感,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接触牲畜等传染源的机会和时间,但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感染此病。

感染布氏杆菌后,可表现为发热、关节痛以及大汗,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腰痛、疲劳、乏力、头痛等,严重者可影响全身多个脏器,包括骨关节、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肺部等。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特异性差,极易引起误诊误治。有研究表明,布鲁氏菌病误诊率为1/4~1/3。由此可见布病“怪”在起病隐匿、症状多变、累及器官多、易误诊误治,可谓是来势汹汹,难以“降服”。因此,预防布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病例中的芳芳是由于饮用鲜奶不当而感染的布病,所以我们可能在看到该病例后以偏概全,谈“奶”色变。更有甚者,在看到此病例后,不再饮用鲜奶,这是不可取的,毕竟,鲜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青春期是人类的第二个生长高峰,在此阶段我们需要保证青少年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供生长发育的需要。那么,牛奶就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品,牛奶中含有3种主要的蛋白质,其中酪蛋白的含量最多,约占总蛋白量的83%,乳白蛋白占13%左右,乳球蛋白和少量的脂肪球膜蛋白约占4%左右。此外,牛奶中存有各种酶,如过氧化物酶、还原酶、解脂酶、乳糖酶等。更有权威数据显示,在欧美、日韩地区有90%左右的人在饮用巴氏鲜牛奶。何为“鲜奶”呢?“鲜奶”是指巴氏低温杀菌处理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活性钙、蛋白质、维生素等)和原奶的纯正口感。而“常温奶”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营养的流失较"鲜奶"多。此外,鲜奶必须0~5℃冷藏保存且保质期5天以内。有相关研究表明,饮用鲜牛奶对青少年成长好处诸多,具体表现为:可以促进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发育;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鲜牛奶中的铁、铜和卵磷脂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酪氨酸能促进血清素的生成;维生素B可增强视力;锌可以促进伤口更快愈合等等。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在享用鲜奶的同时预防布病呢?首先,我们不推荐食用未经消毒杀菌处理的生乳制品,特别是为了追求新“鲜”而相信“纯天然、现挤奶”的广告噱头。其次,对于可能接触到患病动物的人员,例如屠宰场工作人员、牧民、奶工等,应当穿戴好手套及口罩,避免通过接触或者呼吸道感染布氏杆菌。在日常生活中,生乳必须煮沸或者经过巴氏杀菌才能食用。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杀菌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生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灭生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而且不会破坏奶中的营养成分;另一种是将生奶加热到75~90℃,保持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这两种方法均较为简单且容易实施,可以让我们在家就放心饮用天然无公害的鲜奶。

有效预防布病,变“有毒鲜奶”为“无害鲜奶”。你,学会了吗?

来源: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

作者:医院重症医学科景孟娟

编辑:袁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