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79.html荷兰殖民帝国
(一)荷兰殖民帝国是17世纪到20世纪荷兰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从西班牙独立出来之后荷兰凭借着航海技术和对外贸易,通过荷兰西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入海上,开始建立其殖民帝国。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下半叶随着荷兰海军力量的迅速崛起,荷兰建立起全球贸易市场,并伴随着文化输出,这段时间被称为荷兰黄金时代。但是在对英战争和对法战争失败之后荷兰海外殖民地开始萎缩,主要剩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殖民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荷兰允许其殖民地独立,当代在荷兰王国旗下还有阿鲁巴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统治下早期的荷兰与比利时和卢森堡有着密切关系,这三个国家一直被称“低地国家”。16世纪前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年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在威廉的带领下经过80年的抗争后荷兰和它的联盟省份在年将西班牙人驱逐出境,独立建国。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荷兰发展成为17世纪航海和贸易强国,荷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这段时期在荷兰被称为“黄金年代”。年一群荷兰商人派浩特曼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利用这个资讯往东印度地区发展。潜伏在葡属印度的扬·哈伊根·范·林斯霍滕在年归来,更是带回大量从欧洲出发到东方的好望角航线的详细资料。
(二)从年4月至年间荷兰陆续成立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年荷兰人与柔佛王国联合攻击马六甲,但荷兰人战败于拉奇多角海战,柔佛人也在陆战中败绩。不过这意味着荷兰人与南洋本土势力联合的开始,从此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殖民体系开始被荷兰人侵夺。年荷兰将领保罗-范-卡登攻打葡萄牙控制的莫桑比克岛,败绩于莫桑比克岛之战。年荷兰人攻打葡萄牙人控制的澳m,败绩于澳门之战。年荷兰舰队试图封锁澳m,再次惨败于澳门海战。年荷兰入侵葡萄牙人控制的巴西首府巴伊亚,开启巴西争夺战,年葡萄牙收复巴伊亚(萨尔瓦多之围)。年荷兰再次入侵巴西,到年控制从亚马孙河口到圣弗朗西斯科河沿岸的辽阔土地。葡裔庄园主发动起义并击败荷兰军,荷属巴西势力削弱。年葡萄牙本土援军抵达,到年荷兰人彻底被击败,巴西争夺战结束。年荷兰海军与英国联手,在三岛海战中击退试图夺回霍尔木兹海峡控制权的葡萄牙舰队。
(三)年-年马打蓝军队两度围攻巴达维亚,都遭失败(巴达维亚战役),从此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巴达维亚为基地,逐步控制整个爪哇岛。年荷兰进攻葡萄牙在加纳的埃尔米纳堡遭惨败,年荷兰在埃尔米纳堡之战获胜,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加纳海岸。年10月-年1月的马六甲战役,荷兰人终于在柔佛人帮助下从葡萄牙夺取马六甲。年8月荷兰人取得基隆战役的胜利,驱逐台湾岛上的西班牙势力。-4年荷兰人在柬荷战争中被柬埔寨人打败,6年荷兰进攻西属菲律宾,败绩于马尼拉战役。年封锁科伦坡港的荷兰舰队在科伦坡海战中被葡萄牙舰队击败,年荷兰对葡萄牙人驻军的望加锡发起进攻,摧毁葡萄牙殖民点(望加锡战役)。年荷兰又在望加锡城围攻战中攻克望加锡城,迫使交好葡萄牙的戈瓦苏丹国臣服。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年法军占领荷兰。在年被拿破仑统治的法国占领结束后荷兰和如今的比利时、卢森堡组成荷兰王国,比利时很快在年独立,卢森堡也紧随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荷兰宣布中立,年5月遭德军占领,荷遂放弃中立政策,王室和内阁成员流亡英国。荷兰在二战中自年5月被德国占领直至年才被解放,战后政局较稳定。
(四)战后荷兰经济再度繁荣发展,荷兰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经济联盟、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北约的成员。“黄金世纪”指的是十七世纪的荷兰在脱离西班牙统治成为欧洲经济强权、文化核心的这一段历史分期,大约从年到年。年荷兰打败西班牙建立联省共和国,成为海上霸权国家。这个时代的财富都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手争取回来,该公司派船前往远东寻找香料和奇珍异宝,把好望角、印度尼西亚、苏里南、安的列斯和新阿姆斯特丹(纽约)划其殖民地,并在整个亚洲建立贸易驿站,航运和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让荷兰阿姆斯特丹跃升成为欧洲的金融商业中心和“世界仓库”。“黄金世纪”也是知识启蒙时代的开始,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座天文台、第一具显微镜、望远镜陆续在阿姆斯特丹登场。但宗教的偏执却依旧存在,医生的麻醉手术被视作一种挑战上帝威权的妖术,医师和理发师处于同一个职业工会等等。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斯宾诺沙大胆提出宗教唯物论的概念。法学家格劳秀斯主张用国际法约束国家之间关系,为资本主义国际法奠定基础,这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房龙以传世手稿的形式,藉由一个虚构的祖先的回忆,把林布兰及十七世纪的风云人物串联起来,活泼生动地描绘林布兰戏剧性的一生和林布兰处身的时代。房龙利用其幽默感让历史不再那么的沉重,也忠实地重建荷兰黄金世纪的历史现场。
(五)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古都,拥有无数的博物馆、餐厅与商店以及波光粼粼的运河,在都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博物馆的密度堪称世界第一。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出海口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荷兰也是世界第一个让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年第一艘荷兰人的船抵达印尼,成立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东印度公司,并在年在tw建立据点,到年东印度公司从一家贸易公司跃身为对全球第一家的跨国企业。荷兰是世界第一大花卉出口国,农业也可以跨国经营。荷兰的联合利华是全世界第一大的生活日用品公司,最早、最完整的金融制度从阿姆斯特丹萌芽,荷兰人从中世纪培养出来的国际视野和精密的金融操作经验让荷兰的企业往往一起步就走国际化的路线。荷兰钻石切割厂的技术是世界第一的,一般的钻石都是切成58面,而皇后钻则是切割成72面。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荷兰是全球知名的乳酪生产国,每年出口乳酪40多万吨的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荷兰是世界第一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荷兰人到了亚洲占领tw,控制日本的对外贸易,印尼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六)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里抢下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的一个省命名一个国家——新西兰,南美洲他们一直占领到巴西。在北美的哈得逊河河口荷兰人建立一个新的城市,这城市当代的名字叫纽约。荷兰人在全世界圈地赚钱的时候中国正好改朝换代——清朝成立,欧洲各列强都派使节去和大清交好,大清皇帝不管他是多远来的多大的官儿,非要人家下跪磕头,欧洲人可不吃这套且宁死不屈,很多使节不欢而散。还有的国家嘴硬,比如英国使节马戛尼跪了也说没跪,落下笑柄。荷兰人进了故宫让跪就跪、让磕就磕,只要让他们来中国赚钱,干啥都答应。然而荷兰的国运就像他们的足球一样大起大落,疯狂一百多年,这个不可一世的影响整个世界的帝国就迅速衰退下去。年现代意义的荷兰王国成立,荷兰人民在自己的家园过上平静的日子,16年后又脱离出来一个比利时,之后才真正安稳下来。为了表明自己很乖,一战和二战期间荷兰都宣布保持中立,再也没有以前横扫世界的锐气。荷兰的地势太低了,这是这个国家最大的麻烦。如果谁有力量把海水搅高一两米,再翻过沿海0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那全国近一半的土地就跑到水面下去了。所以在荷兰到处可以看到三个叉组成的市政标志,这代表荷兰人民抗击水灾、火灾和瘟疫三种灾害。
(七)因为沿海必有水灾,城小必易犯火,灾后必有瘟疫。荷兰的地太低了,为了看远点,所以荷兰人的身高是全世界最高的。荷兰是第一个也是如今惟一一个通过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它还是第一个给予同性恋所有权利的国家。当荷兰走向海上霸权时明朝将由盛转衰的明神宗继位,开始进入万历朝。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兴起,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入关内。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政权又延续数十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年)方被清军彻底灭绝。17世纪荷兰组织联合东印度公司,积极拓展远东事务,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年)占领澎h,拟迫明廷大开贸易之门。后沈有容亲赴澎h,以集结在金门的武力做后盾,逼退荷将韦麻郎,留下“沉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碑(这是第一次)。然而荷兰并未放弃占领据点开拓东方商务的计画,年再度进占澎h,并筑城作长久占领之计(这是第二次)。年在明军包围下经过谈判,荷兰退出澎h,然后在福建官员默认下退往tw。之后从年占领tw到年,共8年,最后被郑成功驱逐。
扬·哈伊根·范·林斯霍滕
(一)扬·哈伊根·范·林斯霍滕是荷兰商人、航海家,曾为荷兰潜伏在西班牙帝国控制下的葡属印度,为荷兰窃取东方航线情报。他将在果阿市场看到的中国瓷器介绍到欧洲,在游记中称这种工艺品如此精美,以至于没有水晶玻璃能与之相比。扬·哈伊根·范·林斯霍滕出生于尼德兰地区一个商人家庭,在早年就随着兄弟来到西班牙发展,并学会西班牙语。年是腓力二世吞并葡萄牙的第二年,林斯霍滕靠着自己的才能获得去印度任职的机会。西班牙人虽然在表面上尊重葡萄牙的海外利益,却开始通过教会来进行渗透。林斯霍滕就成为新任果阿大主教的秘书,去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主基地任职。此后的十多年里林斯霍滕在果阿一直秘密搜集东方的各种商业情报,他表面上为西班牙教会机构服务,暗地里却不断搜罗和记载有关印度洋各地气候、水文与风土人情。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从东非到霍尔木兹岛,再到印度和更东方的马六甲,甚至还有各地的物产情况和葡萄牙人买卖货物的据点信息。等到果阿大主教在年卸任后他也获得返回欧洲的许可,但回程绝非一帆风顺,带着大量秘密商业资料的林斯霍滕在大西洋上遭遇恶劣天气,他本人也因此在葡萄牙位于大西洋上的重要基地亚速尔群岛又滞留整整年,一直到年这位身在敌营14年的商业间谍才最终返回荷兰老家。
(二)随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搜集的东方情报写成《路线》一书并公开发表,提供关于东方主要港口及其居民、政体和主要商品的详细描述,从欧洲出发到东方的好望角航线的详细资料就此被全欧洲知晓。对于那些一心获取亚洲财富的商人而言《路线》成为一本旅行指南,也是在年荷兰人第一支以印度洋和东方为目的地的船队起航,他们突破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封锁并成功地深入到爪哇。虽然最后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回到家乡,却也获得8万佛罗林的巨额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预示着葡萄牙东方霸权的解体。年荷兰人又派出22条船去东方采集货物,年此类船只的数量增涨到65艘。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则在年成立,他们在亚洲各地与葡萄牙人展开激烈竞争。通过攻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据点,并与亚齐苏丹这样的潜在盟友联合等手段,迅速建立自己的东方霸权。同样获益的还有英格兰人,在林斯霍滕的东方情况公开前英格兰人的海盗船队只是在大西洋地区活动,在获得荷兰人的商业机密后英国船队也开始进入印度洋和亚洲。他们帮助波斯人攻克葡萄牙设在霍尔木兹岛的基地,并与荷兰人一起进攻澳m,未来的大英帝国就是在这个阶段打下最初的地基。
望加锡城围攻战
(一)年葡萄牙帝国在马六甲围城战中攻取马六甲城,使一部分穆斯林商人转移到苏拉威西岛西部的望加锡。年望加锡的统治者开始主动吸引基督教商人,统治望加锡的戈瓦苏丹国允许马来人和葡萄牙人在都城的外围建立殖民社区,批准英国与丹麦的东印度公司到港口建立商站,唯独对荷兰采取敌视态度。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战役中夺取葡萄牙控制下的马六甲城,年6月10日到11日荷兰殖民者在望加锡战役中对葡萄牙人驻军的望加锡发起进攻,摧毁葡萄牙殖民点,迫使望加锡城内的葡萄牙社区迁往东帝汶。但戈瓦苏丹国新任苏丹哈萨努丁与西属菲律宾结好,继续和荷兰对抗。苏拉威西岛西部和北部的诸多印度教中小王公在荷兰来袭后逐渐投向荷兰阵营,结果遭到购买西方火器的戈瓦苏丹国军队的镇压。年11月24日荷兰海军上将斯皮尔曼率领舰队从爪哇岛开向望加锡城,其部队包括21艘大小武装商船、名水手、名欧洲士兵和95个来自摩鹿加群岛的安汶土著附庸。荷兰舰队首先航行到苏拉威西岛北部,在那里获得土著盟友支持,又拔除数个位于北部沿海的戈瓦苏丹国据点,出现于戈瓦苏丹国都城望加锡附近。
(二)但此时戈瓦苏丹国已成功镇压大部分土著反抗者,而王宫所在的南城又有砖石结构的松巴-欧普要塞拱卫,荷兰人没有信心轻易攻取。年荷兰舰队强迫哈萨努丁同意签署和平协定,要求戈瓦苏丹国承认东印度公司的外贸垄断权,将残存的葡萄牙、英国与丹麦商人都驱逐出境,并放弃对印度教诸王公的宗主权,荷兰人返回后不久戈瓦苏丹国便撕毁条约。年哈萨努再次派兵惩戒苏拉威西岛北方土著,在当地活动的荷兰商人立即向东印度公司求援。荷兰再次派出斯皮尔曼上将率领艘小型武装商船与1艘单杆帆船的舰队驶向望加锡,派出8名士兵与11名海员志愿者上岸,组织起近万名来自本岛、爪哇、摩鹿加与南菲律宾的土著仆从,一同攻打望加锡城。年6月14日联军正式对望加锡城展开强攻,斯皮尔曼的荷兰舰队从南部海面靠近松巴-欧普要塞,成功将大部分守卫炮兵的注意力吸引,但小口径舰炮难以起到破坏效果。要塞的外墙也为防御炮击而采用低矮设计,不容易让舰炮命中。顺利控制北部城区的土著军队在数名荷兰士兵的帮助下挖掘地道,以爆破手段炸出一道约有27.5米宽的缺口。但在大部队准备好突破前守军组织25名死士冲出来纠缠住进攻方,并用提前准备好的木桩完成填补。
(三)戈瓦苏丹国使用火炮和两台投石机防卫城池,守城士兵则以枪支、箭矢、吹箭作为单兵武器。在之后两天内联军数次尝试悄悄靠近城墙,都被防御火力击退,50人战死,68人受伤。随后的暴雨天气又使战斗暂停6天,本岛土著因担心失败后遭戈瓦苏丹国报复,作战格外奋勇。他们以不要命的强攻重新夺取城墙缺口,又从侧后方纵火焚烧堡垒的东西两侧。守军只能重新收缩到南侧区域,用木头、石块和土堆垒起临时防线,将少量重炮搬运过来。哈萨努丁的部队因节节溃败而士气低落,他们刚刚完成新防线不久一支荷兰陆战队从西面登陆杀来,土著盟军则借助城池缺口进一步纵火。火势在强劲西北风加持下迅速扩大,彻底摧垮戈瓦守军的残存抵抗意志,守军和苏丹逃出望加锡城。望加锡城陷落后荷兰人对缴获的守军重武器进行清点,其中有门火炮重达2.4万磅,另有11门炮重达4.6万磅,充当辅助火力的小型火炮也有门。斯皮尔曼下令将这批装备全都从城墙上丢出去,防止有任何土著军队再捡起加以利用。戈瓦苏丹国由此彻底屈服于荷兰,成为东印度公司在苏拉威西岛的最大附庸。松巴-欧普要塞被直接废弃,许多材料被荷兰人拆往附近构筑自己的新据点——鹿特丹堡。包括苏丹王宫和大清真寺在内的重要建筑迅速被荒废,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为考古学家发现。
威廉一世
(一)威廉一世(年8月24日-年12月12日)全名威廉·弗雷德里克,是第一任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威廉一世借由维也纳会议中欧洲列强的支持在年成立包含比利时在内的尼德兰王国,大力推行南工业、北商贸的发展政策以振兴经济。他在经济上虽成果斐然而被称为“商人国王”(别称“铜币王”),但是开明专制的风格及推行喀尔文教、荷兰语的国策却在天主教和法语优越的南方比利时地区激起强大的反对声浪,终于在欧洲年革命时爆发比利时革命。威廉一世是荷兰最后一任世袭执政威廉五世与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克·索菲·威廉明妮公主的长子,6年流亡英国期间在父亲死后继承奥兰治亲王的爵位。年拿破仑战争末期借由欧洲列强的帮助,他接收法国自荷兰撤退后的政权,被列强允诺为尼德兰联合王国之国王,并在当年年底登陆荷兰的希文宁根港,受到荷兰民众的盛大欢迎。当时荷兰人在拿破仑战争末期重度受害,男丁因征兵制大量死亡、贸易被大陆封锁政策完全搞垮,失业高涨且经济倒退回农牧业。威廉一世十分渴望能有一番作为,重整奥兰治家族的政治威望与地位,因此采取“原谅和遗忘”政策,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包容接纳原本的亲法人士,很快获得荷兰人民的敬爱。
(二)统治荷兰之后他又在年的维也纳会议中得到南尼德兰(比利时)的统治权,当时英、俄、奥、普四大列强希望围堵法国,故在法国周遭成立几个较强的国家来限制大革命后的法国。因此让威廉大幅扩张人口领土,从原来万人的荷兰延伸到人口万的比利时,人口总共七百万。在列强的支持与荷兰人民的同意下(比利时人民则完全被忽略)威廉一世把年前的联省共和国体制改为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的君主专制,以此统治南北重新统合的尼德兰人民。内阁只对国王负责,不必向议会负责。宪法设定国会为两院制,上议院是国王自选的贵族与代言人(自由派戏称为“国王的动物园”),下议院的议员则是由极富者选出(占人口比例1%)。但是南北尼德兰的议员数都只有55人,不符合南方较多的人口比例埋下日后比利时独立的因子。下议院的权力严格限制在批准“长期预算”(十年一次)和政府提出的法律,没有倒阁及删减预算的完整权力,证明王国之立宪乃虚有其表,专制才是其本质。威廉作为一个开明专制的国王,其思想综合荷兰民族主义及社会改革的理念。他的梦想是创造一个南北合一的尼德兰民族,因此极力鼓吹“大尼德兰”意识。
(三)雇用史家撰写南北尼德兰的共同历史,鼓励画家创作过往尼德兰发展的历史画,借由教育提高王国的“大尼德兰”意识。因此在宗教、语文、出版检查上强制推动南尼德兰的同化政策,造成南尼德兰各阶层的大力反弹。在学校与教职人员的培训上威廉实行政教分离的教育政策,这在北方自6年就已接受的改良(北方很早就接受启蒙理性的洗礼),却在南方受到主流的天主教徒抵制。因为威廉为喀尔文教徒,此政策就被视为对南方天主教的打压,而威廉强制规定:在南方大学开办神职人员的哲学培训课程并加以控制;准教士须接受大学的哲学课程才可就读神学院;国外受教育的神职人员不可在国内担任神职;中等学校之教师须由公立学校培养,并禁止对学生施予宗教教育。以上种种措施都让南方的天主教士不满或极度不安。在宗教政策上威廉经过多次与梵蒂冈的谈判之后终于在年对天主教之主教任命权达成协议:恢复主教等级制;主教座堂的教士们在开会决定主教候选人时必须向国王征询意见,而国王有权接受或拒绝候选人。
(四)然而这项协定并未真切落实,促使天主教士更加积极和南方的自由主义者合作来反抗这位新教的国王。语文政策也因强制推行荷兰标准语而遭到南方人的巨大怨恨,当时南方分成说法语的瓦隆人(占比利时4成人口)、说荷兰方言的佛莱明人(占比利时6成人口)以及普遍将法语当成上流语言的中产阶级(几乎皆为自由主义派),强制推行荷兰国语的结果不但人口较多的佛莱明农民无意愿重新去学,说法语的人们更是仇视荷语而激烈抵制,并认为出版检查对法文作品总是严苛而不公。荷兰王国政府规定不通荷文者禁止担任公职更加使南方人强烈不满。以上南方综合天主教徒、自由派、法语派对威廉国王的反抗,表示中央集权又开明专制的新教政策注定失败。国王自己也对统治南方感到痛苦不已,他说:“当我只管理北方时比我现在做南北两方的国王快乐百倍。”事实上他一点都不喜欢深受法国文化影响的南方品味,正如他的南方子民也很难信任他这个荷兰喀尔文教派的“商人国王”。年南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年威廉一世因迫于压力承认比利时为独立国家。0年威廉一世禅位于其子威廉二世,年12月12日威廉一世去世。
威廉二世
(一)威廉二世(年12月6日-9年月17日)全名威廉·弗雷德里克·乔治·洛德韦克,是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年12月6日生于海牙,为荷兰共和国执政威廉五世的孙子,威廉六世(威廉一世)与表妹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克·路易丝·威廉明妮的长子。2岁时因法军入境随家人流亡至英国,他青少年时在柏林的普鲁士宫廷长大,后在普鲁士军队服役。之后就读牛津大学,后加入英军,作为名将威灵顿公爵的副官之一参加半岛战争。年他在滑铁卢战役中负伤,荷兰人民为了感谢他在滑铁卢胜利的贡献将苏斯特代克宫赠与他。因为他的勇敢和良好天性,他在英军服役时很受英国人欢迎,被昵称为“修长的比利”。6年其父威廉一世(当时称威廉六世)即奥兰治亲王位,并在年回国接受人民的拥戴而成为主权领主。年尼德兰王国成立,威廉一世称尼德兰国王,其子威廉二世则为奥兰治亲王,定居在南方中心的布鲁塞尔。
(二)因为他的亲切及温和,他在南部的比利时地区拥有相当高的人气和支持度。所以当年比利时独立运动爆发后他尽最大努力在当地首府布鲁塞尔协商,试图让比利时诸省获得行政自治权,来维持尼德兰王国的整体合一,然而最终仍归于失败。他不得不在年率领荷兰军去镇压比利时的独立运动,结果却因为法国立即的出兵干预以及英国支持比利时独立的表态,荷兰最终在年伦敦条约承认比利时。0年其父威廉一世禅位于他,8年革命时屈从于自由派(领袖为托尔贝克)要求承认限制王权的宪法修订,并任命托尔贝克为首相。荷兰因此脱离君主专制,成为君主立宪制。第二年9年猝死于北布拉班特的蒂尔堡,其子威廉三世继位。此外他在4年向日本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写过一封劝告其开国的国书,但翌年为江户幕府所拒绝。
威廉三世
(一)威廉三世(7年2月17日—0年11月2日)全名威廉·亚历山大·保罗·弗雷德里克·路德维克即,是尼德兰国王和卢森堡大公(9年至0年)。他是威廉二世国王的长子,母亲安娜·帕芙洛娃王后是俄罗斯沙皇保罗一世之女。7年2月17日威廉三世出生在布鲁塞尔,早年曾在军中服役。他的第一任妻子是表妹索菲,她是符腾堡国王威廉一世的女儿,年结婚。婚姻不美满,索菲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恨一切独裁,譬如军队。威廉比较简单、保守、热爱军队,索菲称威廉是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农民。威廉反对8年他的父亲威廉二世和约翰·鲁道夫·托尔贝克制定的宪法并修改它,禁止限制王权,希望像祖父威廉一世那样执政。他试图放弃王位,让位给他的弟弟亨利。他的母亲说服他取消这一行动,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威廉成为国王。
(二)威廉多次想传位给他的儿子,他仍任用宪法制定者托尔贝克领导代议制新政府,~年间他得以通过内阁实行统治。年他试图出售卢森堡大公国,此举造成普鲁士和法国的一场战争,最终使得卢森堡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此后他对议会影响变小。年索菲去世,多年的宫中战争落下帷幕。年威廉决定娶一个德国小公国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埃玛公主为妻,一些政客们颇为气愤,因为她年少国王41年,当威廉得到议会许可后夫妇很快就结婚。她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他曾经被她的妹妹波琳公主以及丹麦的提拉公主拒绝过。爱玛了解威廉的反复无常的个性,因此婚姻非常愉快。年生下威廉明娜公主,威廉在年得了重病,0年去世。因为威廉明娜尚未达到成年,爱玛成为摄政王后。在那个时候因为卢森堡大公国只能通过父系继承,在萨利克继承法(约束下前拿骚公爵阿道夫继承为卢森堡大公。
轴心国
(一)轴心国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大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日本已经在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年11月6日加入)。《德意同盟条约》是德意两国于年5月22日签订的军事政治同盟条约,又称《钢铁盟约》、《德意友好同盟条约》。年德、意、日三国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没有包含军事上相互支援的条款,不能满足三国扩大侵略的需要。年1月日本和德国开始进行关于缔结军事政治同盟的谈判,意大利于年1月加入谈判。但是日本与德、意在是否将美、英、法三国列为敌对国的问题上产生分歧,随后日本退出该谈判,年5月德意同盟条约正式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缔约国一方的安全或重大利益受到外来威胁时,另一方将给予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如果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将给予陆海空军事支持;缔约双方保证一旦能共同作战时,如缔结停战协定或合约,彼此必须完全一致;为保证履行上述义务,两国决定在军事上和经济范围内加强合作,并设立常设委员会。
(二)条约的缔结使得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方面更加有了底气,也是两个法西斯国家的进一步勾结,并且条约作为两大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的重要步骤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日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于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9月27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即《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通称《三国轴心协定》,又称《柏林公约》。条约有效期为10年,至翌年6月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国也相继加入该条约。条约共6条,主要内容是: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三国保证如缔约国一方受到目前未参与欧战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上述条款毫不影响各缔约国与苏联现存的政治地位。此外在三国谈判期间德日还通过互换照会秘密商定:一旦英日发生战争,德国将以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援助日本;德国同意将其由日本委任统治的太平洋地区前殖民地仍由日本管辖,其他地区则在战后先由德国收回,然后再与日本讨论其归属问题,尽可能照顾日本利益,日本为此应向德国提供相应补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建立军事同盟的谈判即已开始,但由于希特勒首先要进攻英、法,而日本则试图把侵h战争扩大到苏联导致双方目标不一,谈判未获结果。
(三)大战爆发后日本推行“南进”战略,面临可能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的危险需要德国的配合,正着手进攻英国的德国也希望日本能在亚洲发动攻势牵制英、美。德、日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于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并在柏林签订该条约。作为条约的补充,年12月11日三国又签署《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该条约是《反共产国际协定》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进一步发展,它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形成,加速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随着意大利、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陆续战败投降,这个法西斯同盟也被彻底埋葬。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年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在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轴心国有德国(国家元首希特勒,年9月27日加入,年5月8日投降)、意大利(国家元首墨索里尼,年9月27日,加入年9月8日投降。后成立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在年9月2日加入,年4月25日投降)、日本(国家元首昭和天皇,年9月27日加入,年8月15日投降)。
(四)仆从国有匈牙利(国家元首霍尔蒂,年11月20日加入,4年10月16日退出)、罗马尼亚(国家元首米哈伊一世,年11月2日加入,4年8月2日退出)、斯洛伐克(傀儡政权,年11月24日加入)、保加利亚(国家元首鲍里斯三世,年月1日加入,4年9月5日退出)、南斯拉夫(政变后被分开占领,年月25日加入,年月27日退出)、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傀儡政权,年6月15日加入)。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柏林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傀儡政权:伪m洲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w伪国m政府(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j东防g自治政府(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斯洛伐克独立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克罗地亚独立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塞尔维亚救国政府、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缅甸国(巴莫政权)、菲律宾第二共和国(劳雷尔政权)、黑山王国、维希法国、阮朝、柬埔寨王国、老挝王国、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五)合作国:芬兰(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西班牙(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泰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占领国:法国。、丹麦(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阿尔巴尼亚、希腊、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南斯拉夫、z国部分地区(d北、h北、东南部分地区)、苏联部分地区、朝鲜、缅甸、法属印度支那、新加坡、马来亚、荷属东印度、东帝汶、新几内亚、菲律宾、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英国部分殖民地。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侵略扩张野心达成一致,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并称霸世界。20世纪0年代后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侵略性的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策源地,在欧洲的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结果与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德国成为二战的主要策源地。在远东日本的军国主义化让日本走向侵略别国,以达到扩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间的不归路。
(六)德国是一个欧洲中部的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发起统一德意志的战争,年普鲁士统一整个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超过同期的主要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工业国之一。20世纪初期德国对以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为主建立的世界秩序感到越来越不满,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殖民地。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而英国、法国和东欧的俄国组成协约国集团。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同盟国集团被协约国集团打败。年11月战争结束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承认战败。年7月1日国民议会在德国南部小城魏玛的德意志民族剧院通过一部宪法,宣告一个新的共和国——魏玛共和国成立。由于法国曾在年的普法战争中受到普鲁士的重创,因此一战结束后法国希望能够对德国在经济上进行报复,并最终削弱这个强大的邻国。《凡尔赛和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军队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德国虽然在一战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多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
(七)《凡尔赛和约》过多的只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凡尔赛和约》有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骄傲的德意志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策源地创造条件。在经历短暂的平稳期后内外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魏玛共和国在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这个脆弱的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濒临破产的边缘,德国人民生活非常艰难,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懦弱的魏玛共和国以及被指称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他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德国人的支持,到19年时纳粹党已经从一个微小的党飞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年1月0日魏玛共和国年迈的总统兴登堡元帅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共和国总理,同时希特勒政府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这些权力令希特勒可越过联邦议会进行实际独裁统治。此时魏玛共和国走到政治生命的终点,取代就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摆脱英法等国对德国的束缚,希特勒在上台初期就因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而在19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
(八)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又依据宪法继任总统,成为第三帝国真正拥有实权的领袖,在德语里称为“元首”。希特勒并不是只会在街头叫嚣喊空话的政客,他上台后迅速重建德国的秩序,加上他具备远见让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能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英法等列强见到已经无法藉由《凡尔赛和约》压榨德国,立刻转变态度与德国合作。此时的德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稳固自己的政权后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多个冒险的行动。-年纳粹德国在中欧迅速崛起,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在纳粹运动的狂热浪潮中加入第三帝国,捷克全境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德国叫默麦尔地区)并入德国。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匈牙利和波兰瓜分。意大利在欧洲局势不稳的时候占领阿尔巴尼亚,而西班牙在内战状态,内战的结果以亲法西斯的叛军获得胜利而告终。年月16日《凡尔赛条约》遭到破坏,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兵役制,从而破坏《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国军队人数不得超过10万的最高限额。但是这些行动仅仅遭到英国和法国的正式抗议,两国似乎更重视加强条约中有关经济制裁方面的条款,很多人认为条约太过严厉,而希特勒只是做了条约原本就不该限制德国做的事。
(九)年月7日第一次冒险尝到甜头的希特勒又派军队进驻莱茵兰,而根据《凡尔赛和约》时莱茵兰应该是非军事区,但是这次行动就像上次一样并没有遭到英法的阻止。希特勒在政治主张里强烈反对共产主义,19年2月纳粹党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给德国共产党,并在德国境内取缔共产党。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该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有史学家分析德国的目标主要是指向共产主义的前苏联(~1),这是德意日轴心的初步形成。然后德国就开始进行实际的领土扩张活动,第一个目标便是同种的奥地利。年代中期纳粹运动已经波及到奥地利,在得到盟友意大利保证不会介入后德国就在年月12日正式宣布兼并奥地利,当德军开进奥地利的时候在“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的口号下奥地利人走上街头疯狂地拥护“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帝国”军队的到来,奥地利终于成了第三帝国下辖的一个省。在奥地利加入第三帝国后希特勒的注意力转到捷克斯洛伐克,他提出的领土要求是捷克斯洛伐克西北与德国接壤德意志人占多数的苏台德地区必须并入德国,在繁琐的谈判后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领导人达拉第对纳粹德国采取纵容姑息的绥靖政策,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小国的利益来保持自己的最大利益。
(十)在慕尼黑会议上放弃苏台德,而捷克代表甚至都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只是在做出决定后他们才被告知。虽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抗议,但在德国的武力胁迫与英法两国拒绝出兵干预的情况下只能最终接受,慕尼黑会议也被史学家讥讽为“慕尼黑阴谋”。几个月后的年月希特勒又破坏原先的承诺,占领余下的捷克领土。月14日剩余的斯洛伐克部分领土宣布独立,并获德国、英国与法国的承认,其他部分领土被并入匈牙利、波兰等国。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化的强国,一战后德国的经济在崩溃的边缘,一个万人口的大国失业人数竟然达到万,德国几乎有一半人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纳粹党上台后将犹太人的资本全部收为国有,并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活力。纳粹党还采取多种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德国经济的发展,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比19年纳粹党上台时增长%,国民收入也增加一倍,失业率降低到1.2%,远低于同时代的其他工业化国家。而且经过系列扩张行动后世界前十的经济强国捷克斯洛伐克受到德国的控制、富庶的中欧国家奥地利并入德国,使得德国的经济能力达到空前强大的地步。年德国的经济规模已远超英法,越升至欧洲第二、世界第三(当时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美国和苏联)。
(十一)由于苏联的工业体系是封闭性质的粗放型经济,虽然数量上拥有一定优势,但德国的经济质量则远比前苏联好,国民生活水平也远比前苏联高,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德国开始有步骤地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政府把原料、劳动力、资金和设备等都优先供应与军事生产有关的部门,使德国在为打一场世界性战争提前做好经济军事化的准备,总之这时的德国不但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已经做好打一次世界性战争的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形势和德国一样严峻,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地方,全国面临无政府状态,共产党人与社会党人控制着工会,很多人担心布尔什维克式的共产革命将席卷意大利。在几个自由政府无法解决这些威胁后国王维克多·爱麦虞埃三世在年10月0日邀请右翼政客本尼托·墨索里尼以及他所领导的法西斯党组成政府,法西斯党人上台后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规武装,用以打击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在几年时间内墨索里尼就巩固自己的独裁地位,意大利也沦为一个警察国家。年世界性的大萧条严重冲击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进而走向扩张的道路。
(十二)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意法条约,10月日意大利军团入侵独立的非洲王国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在经过一场长达7个月的战役之后阿比西尼亚被征服。年意大利和德国一同支持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年意大利加入日本和德国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在眼见德国把欧洲局势推向战争边缘的时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年4月7日占领阿尔巴尼亚,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侵略阿比西尼亚后,年意大利也退出国际联盟。意大利与同样退出国联的纳粹德国在年5月缔结《钢铁盟约》,从而加强罗马-柏林轴心。年9月27日德国和意大利又接受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罗马-柏林-东京轴心就此正式形成。在太平洋地区战争的硝烟从年代早期就开始弥漫,日本扩大其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逐渐向z国扩张。日本鼎承大陆政策,图谋征服z国。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z国的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z国的东北三省,强行成立由关东军控制的伪m洲国,日本对h的侵略是否可以被看作是为其称霸世界的企图所迈出的第一步尚存争议。
(十三)有学者认为事实上日本的侵略主要是受到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希望能够保障其在h的利益,特别是掠夺z国的自然资源。如果从19世纪欧洲强权的观点来看日本的行为无可挑剔,但到年代世界已经广泛接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这意味着以殖民主义的方式粗暴地掠夺他国的领土或资源的行为已经无法为国际社会所容忍。此外日本在朝鲜和z国东北的暴行也招致非议,然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日本法西斯势力在年的时候并没有上升到左右日本政局的地位,可是日本早已经在制定征服世界的计划。年田中义一担任日本首相不久就主持召开一个研究积极侵华政策的内阁会议——“东方会议”,会后田中向天皇递交一份极为机密的“田中奏折”已经表明日本称霸世界的步骤:满蒙-z国-东亚-亚洲-世界。虽然这份奏折存在与否仍然存在争议,可是根据日本发动战争的节奏来看与奏折内容吻合。日本在z国东北扶植满洲国政权的行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导致日本最终退出国际联盟。在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具有浓厚法西斯色彩的秘密社团发动数次暗杀行动。
(十四)经济的大萧条导致民选政府逐渐丧失政府的控制权,军人开始执政,“军部”作为日本军事力量的司令部被赋予比以前更多的权力,法西斯主义在军队中蔓延,很多时候军队可以为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采取行动。同时随着民族主义与反西方情绪的上升,日本在中国的行为被人种理论合理化。很多日本人开始相信华夏文明的精华传承在日本而不是z国。在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另外一部分法西斯分子控制军部,使得军部代替日本内阁成为日本的最高权力机关。此时日本已经进入法西斯主义的时代。年日本军队试图从m洲进攻苏联,但很快就被苏联-外蒙古联军击溃,这阻止日本的向北扩张政策,也保证前苏联与日本之间脆弱的和平,直到二战末期。同时在这次试探前苏联的失败的战役之后日本内部“北进”和“南进”的争端中“南进”派的力量得到加强,因此日本从此以后较为坚定的走上进攻z国、征服太平洋的道路。日本在年代的政策对于其最终的失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时日本的政策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即日本在没有获得稳定的自然资源供应之前无法与欧洲强权对抗,但为了取得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他们又必需挑起一场他自知无法获胜的战争。
(十五)此外在侵华时期的残忍行径、在z国建立傀儡政权的作法与日本的最终目标一脉相承,日本在战争中坚持这种不得人心的作法。而日本国内的许多政治精英当时就已经意识到这种自取灭亡的作法将会为日本带来灾难,但都没有试图制止。英国和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纳粹德国的死敌,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等国一手炮制对德国极为严厉的《凡尔赛条约》,纳粹党也是通过煽动对该条约的仇视才上台的,故纳粹刚上台就制定针对英法两国的报复措施。对此英国和法国当局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安抚疯狂的德国,对德国一系列的侵略扩张行为采取对德国怀柔的绥靖政策。德国屡屡冲撞《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英法都未采取任何有力措施加以惩罚。德军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一步步的紧逼,英法非但没有采取任何阻止的行为,更默许德国的做法。西班牙内战时的英法则严守中立政策,在意大利和德国支持的叛军和苏联支持的政府军之间采取骑墙的态度。
(十六)到了德国要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英法则发展到绥靖政策的最高潮——慕尼黑会议,在捷方未与会的情况下强行将捷克的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如此明目张胆的姑息被史学家讥讽为“慕尼黑阴谋”,并企图将此祸水引向东边的苏联。英法这种牺牲他国利益而求得苟安的绥靖政策刺激希特勒的胃口,德国不久就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在伴以讹诈、恫吓等手段相继在欧洲获得巨大利益后德国开始入侵波兰,挑起世界大战,从而宣告英法绥靖政策的失败。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与日本在德国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确立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同年10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信给斯大林,称德方希望将苏联拉入轴心国集团,建立“四国同盟”。斯大林遂派遣莫洛托夫前往柏林谈判,德方提供“四国条约”草案,要求苏联只能向国土以南的印度洋方向扩张。斯大林同意签署条约,但同时要求将土耳其、保加利亚也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中。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不再给予苏方答复。年4月1日斯大林为避免遭受德国和日本两面夹击在莫斯科同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签署《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相互承认双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在对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反法西斯同盟
(一)2年1月1日英、美、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基础。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b政强加于欧亚非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愿意援苏的声明。年7月日约瑟夫·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有英国、美国、苏联、z国,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波兰战役后加入成员:波兰(年9月1日)、英国(年9月日)、澳大利亚(年9月日)、新西兰(年9月日)、法国(年9月日)、尼泊尔王国(年9月4日)、汤加(年9月4日)、南非联邦(年9月6日)。挪威战役后加入成员:丹麦(年4月9日)、挪威(年4月9日)。法国战役后加入成员:比利时(年5月10日)、卢森堡(年5月10日)、荷兰(年5月10日)、希腊王国(年10月28日)、南斯拉夫王国(年4月6日)。
(二)巴巴罗萨计划后加入成员:苏联(年6月22日)、图瓦人民共和国(年6月25日)。珍珠港事变后加入成员:美利坚合众国(年12月7日)、巴拿马(年12月7日)、菲律宾(年12月7日)、哥斯达黎加(年12月8日)、多米尼加(年12月8日)、萨尔瓦多(年12月8日)、海地(年12月8日)、洪都拉斯(年12月8日)、尼加拉瓜(年12月8日)、z国(年12月9日。z国虽在年便与日军全面开战,但直到年12月9日才正式对日宣战)、危地马拉(年12月9日)、古巴(年12月9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年12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年12月16日)。《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加入成员:墨西哥(2年5月22日)、巴西(2年8月22日)、埃塞俄比亚(2年12月14日)、伊拉克王国(2年12月14日)、玻利维亚(年4月7日)、伊朗(年9月9日)、意大利(年10月1日。年9月8日巴多格利奥政府宣布意大利投降,9月1日墨索里尼政府在意大利北部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0月1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国并加入同盟国)、哥伦比亚(年11月26日)、利比里亚(4年1月27日)、秘鲁(4年2月12日)。
(三)诺曼底战役后加入成员:罗马尼亚(4年8月25日,脱离轴心国)、保加利亚(4年9月8日,脱离轴心国)、圣马利诺(4年9月21日)、阿尔巴尼亚(4年10月26日)、匈牙利(年1月20日,脱离轴心国)、巴哈瓦尔布尔(年2月2日)、厄瓜多尔(年2月2日)、巴拉圭(年2月7日)、乌拉圭(年2月15日)、委内瑞拉(年2月15日)、土耳其(年2月2日)、黎巴嫩(年2月27日)、芬兰(4年月1日。4年9月脱离轴心国,年月1日正式向德国宣战)、阿根廷(年月27日)、智利(年4月11日,只对日本宣战)、蒙古人民共和国(年8月10日)。《大西洋宪章》表达共同反对纳粹b政、重建和平的决心,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z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
(四)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并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将在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可加入本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到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的共达52个国家。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时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且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时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尖锐复杂的斗争。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导致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五)7年至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6年4月举行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两个德意志国家。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几天之后的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8年12月又出现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国家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像个孤岛。年到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东德)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主德国蒙受巨大损失。
荷印战争
(一)荷印战争是指从年9月至9年12月荷兰王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先后与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进行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荷兰丧失对印尼的宗主权,印尼人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年9月至6年11月,是印尼反对由英国、荷兰两国军人组成的“东南亚盟军”武装干涉的战争。2年月8日日本在爪哇战役中取得胜利,爪哇的荷兰官员向日军投降,之后的印尼进入三年半的日本占领时期。由于日本的占领,印尼的革命成为可能,但若按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时真正的印度尼西亚独立就希望很小。不过日本人没有能力去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当失败已不可避免时日本人反而决定放松对印尼人民力量的限制,并于年月宣布组成印尼独立准备调查会,以阻挠盟军的再征服。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驻印日军收到来自日本本土的秘密指示,要求他们将武器装备移交给印尼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并策动印尼人进行革命,令其为盟军制造混乱。驻印日军于第二天向全印尼发出成立印尼独立准备委员会的消息,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印尼出现政治空隙。日本人仍然掌握控制权,但是已经投降,没有盟军在场代替他们。于是8月16日晚独立准备委员会领导人苏加诺与哈达起草独立宣言,并于8月17日晨在其住宅外的人群面前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还升挂红白旗唱《大印度尼西亚歌》。
(二)8月18日“独立筹委会”召开会议,成立印尼共和国,选举苏加诺和哈达为正、副总统,印尼八月革命旗开得胜。9月29日英国以解除日本武装为名派遣军队进占印度尼西亚,荷兰也以盟军名义从欧洲派兵在雅加达登陆,印尼军队面对英、荷军队的入侵时进行坚决的抵抗。10月25日大约名英属印度军队来到泗水,新成立的人民治安军的2万名印尼正规军和12万斗争集团的非正规军参加战斗。虽然10月0日苏加诺在英军要求下安排停火,但由于英军司令官马拉贝被打死,英国人派来增援部队。11月10日英军在海空轰炸的掩护下在全市开始进行血腥的惩罚性扫荡,泗水人民英勇抵抗,共和派丧失许多人力和许多武器,但是他们的充满牺牲精神的抵抗却为革命创造一个象征和团结的口号,它也使英国人认识到在革命中以保持中立最为明智。年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上层发生变化,外岛的许多土邦王公曾经得到荷兰人的支持和厚禄,对独立事业表示冷漠。苏丹沙里尔取代苏加诺任总理,国会制内阁取代总统制内阁,沙里尔上台后表示新政府的基本要求是荷兰承认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通过泗水战役后荷兰也转而正视现实,6年2月10日荷兰政府提出愿与印尼全权代表商谈成立一个印度尼西亚联邦,6年10日在中立的英国特使基尔伦勋爵的主持下荷印谈判在井里汶附近的林芽椰蒂举行。
(三)11月15日双方达成《林芽椰蒂协定》,荷兰承认印尼共和国对爪哇、马都拉、苏门答腊行使事实上的权力,印尼则承认婆罗洲、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和马鲁古群岛等地仍受荷兰控制,并同意建立以荷兰女王为首的“荷印联邦”。这是沙里尔内阁认为实力有限,既得利益得到满足。双方于7年月25日在巴达维亚正式签字,至此第一次荷印战争宣告结束,荷兰保持对印尼部分地区的统治。第二次荷印战争发生在7年7月至8年1月,是印尼反对荷兰入侵的战争。第一次荷印战争结束后荷兰人竭力推行他们的联邦计划,但印尼共和派对《林芽椰蒂协定》感到厌恶,时常发生一些暴力事件,于是荷兰人决定必须直接攻击共和国。7年7月20日午夜荷兰人发动他们的第一次“警察行动”,大批纵队从雅加达和万隆出动以占领爪哇,并从泗水出动以占领马都拉和苏门答腊,印尼人民进行着有力的抵抗,经两周激战后共和国境内除广大乡村外大部分重要城市、交通干线和沿海深水良港都被荷军侵占。8年1月美国利用联合国插手荷印冲突,迫使印尼的沙里尔政府签订《伦维尔休战协定》,印尼承认沿“范·莫克线“实行停火,而这条人为的界线把荷兰最前端的据点连接起来。根据这个协定时荷兰控制东西爪哇大部,中爪哇北部和苏门答腊东部最富庶地带,印尼仅保留爪哇和苏门答腊两岛上的狭小地区。
(四)沙里尔政府因此垮台,苏加诺任命哈达领导一个紧急的“总统内阁”。第三次荷印战争发生在8年12月至9年11月,是印尼再次反对荷兰进攻的战争。8年印尼发生内乱,爪哇的局势一片混乱,迫害共产党人的“莱莉芬事件”就发生在这年的9月,在这次事件中据估计至少有人死亡。在以后的逮捕中约有.5万人被抓进监狱,印尼的内乱为荷兰提供粉碎共和国的机会。8年12月18日荷兰发动第二次“警察行动”,印尼共和国的首都日惹被占领,苏加诺、哈达等印尼领导人被荷军俘虏,印尼共和国所辖国土和人口大为缩小。印尼军队再次退入山区,坚持游击战争,并在全国建立游击行政区。9年1月美国开始向印尼渗透,并向荷兰施加压力。1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美国关于要求荷印双方停火,荷兰释放印尼领导人并“移交主权”的提案。9年11月荷兰与印尼在海牙签订《荷兰-印尼协定》,规定由印尼和15个联邦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并在此基础上与荷兰王国组成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由荷兰女王为联邦国王,一切外交和财政贸易全由荷兰控制。印尼政府无权与其它国缔结贸易协定与条约并要偿还对荷兰及其它国家的4亿盾债务,荷兰军事代表团和荷兰官员仍留驻印度尼西亚。据此协定荷兰把除西伊里安以外的全部领土主权移交给印尼联邦共和国,12月19日印尼联邦正式成立。
(五)27日在荷、印两国首都阿姆斯特丹和雅加达举行移交主权仪式,荷兰在印度尼西亚40多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荷属东印度当局被撤销,印尼联邦参加荷印联邦。4年8月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被取消,荷兰军事代表团和荷兰官员全部撤离印尼。6年4月苏加诺在苏联、z国等国的支持下宣布废除《荷兰-印尼协定》,印度尼西亚成为一个完全自主的主权独立国家。7年12月8日印度尼西亚总理兼国防部长朱安达以最高军权执掌者的身分宣布,印度尼西亚国内的所有荷兰种植园以及种植园附属的工厂和农业试验站等一律由印度尼西亚政府实行管制。陆军参谋长纳苏蒂安和财政部长斯拉梅特在9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小公银行、安达银行和亦土公银行这三家荷兰银行的雅加达总行和在其他地方的分行实行军事管制,此外在东爪哇、西爪哇、北苏门答腊和苏拉威西的望加锡。印度尼西亚的工人和青年接管一些荷兰银行和企业,或者对这些银行和企业实行监督。9年仍处于荷兰统治下的西伊里安举行选举,成立巴布亚议会,并筹备于1年4月5日独立。当时议会已决定新成立的国家的国号为西巴布亚,订立新的国徽、新国歌以及以晨星为图案的新国旗。新国旗于1年12月1日升起,并与荷兰国旗并排。1年12月18日印尼派兵占领西巴布亚,宣布西巴布亚为印尼的一个省——伊里安查亚省,至此荷兰的势力彻底退出印尼群岛,荷兰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全部丧失。
威廉明娜
(一)威廉明娜女王(年8月1日-2年11月28日)全名威廉明娜·海伦娜·保利娜·玛丽亚,是荷兰女王(0年至8年)和王太后(公主头衔,8年至2年)。威廉明娜是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和其第二位妻子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埃玛公主唯一的女儿,她童年和她的父母关系密切,尤其是她父亲,当她诞生时他已经6岁。威廉三世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索菲王后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但全都早逝,最后一个死亡时威廉明娜4岁。0年11月2日威廉三世逝世,威廉明娜继位,当时她才10岁,故由其母埃玛公主摄政至8年她18岁生日。8年9月6日在阿姆斯特丹正式登基,她统治荷兰长达50年,为其他荷兰国王之首。她尊重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度,在位时看到荷兰和世界历史的很多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年经济大萧条危机以及荷兰脱离主要的殖民帝国之一。
(二)20世纪初荷兰国内有反革命党、自由党、社会党的对立,但威廉明娜女王在一战中努力维持国家的中立冀望于和平。二战时于年德军入侵荷兰后她向全国发表题为《火红的抗议》宣言,希望自己的臣民们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发自良知的警惕和镇定。数日后她即率王室和内阁迁往英格兰,并成立流亡政府。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廉明娜坚持在伦敦通过无线电广播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保持旺盛的斗志,直到全国解放。年德军撤出荷兰后她回到祖国,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抵抗之母”。8年4月在女王加冕50周年的时候宣布让位给女儿朱丽安娜,晚年著有回忆录《寂寞但不孤单》,最后于2年辞世。
朱丽安娜
(一)朱丽安娜(9年4月0日-年月20日)全名朱丽安娜·路易丝·艾玛·玛丽·威廉明,8年至0年期间的荷兰女王,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等世界重大事件。在位期间发展经济,致力于荷兰王室“平民化”,解决社会不平等。使荷兰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深受荷兰人民的广泛的拥戴。0年4月0日朱丽安娜女王在71岁生日的时候宣布自动退位,让位给时年42岁的大女儿贝娅特丽克丝。为了表达对朱丽安娜的敬意,荷兰将女王退位的4月0号定为“荷兰女王节”。9年4月0日朱丽安娜出生于荷兰海牙,是威廉明娜女王和亨德里克亲王唯一的女儿。二战期间德国侵占荷兰后荷兰王室于年5月到英国和加拿大避难,朱丽安娜与4个女儿中的个在加拿大,她于年回国。8年9月威廉明娜女王因健康原因退位,9岁的朱丽安娜继承王位。1年4月她领导的荷兰和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发起成立“欧洲原子解联营”的条约,简称《罗马条约》。8年1月条约生效,六国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女王在位2年期间和丈夫伯恩哈德亲王一起为二战后重建国家而努力,使荷兰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二)她维护国家团结、社区精神和人的尊严,加强欧洲合作,批评美国的冷战政策,荷兰的最后两个殖民地印度尼西亚和苏里南相继独立。她打破王室特权和惯例,致力于荷兰王室“平民化”。她关心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社会不平等。朱丽安娜在荷兰受到广泛的拥戴,被誉为“人民的女王”,她的生日是荷兰公共假日“女王日”。尽管朱丽安娜女王深受荷兰人民的广泛拥戴,但她的家庭却给她带来过很大的伤害。她的丈夫荷兰军队总司令贝恩哈德亲王曾在德国军队中服役,与荷兰女王储朱丽安娜结婚前还曾在臭名昭著的法本化学公司NW7部工作。4年贝恩哈德亲王创立非正式的国际政治金融寡头集团比尔德堡组织,因在6年卷入洛克希德公司行贿案而放弃所有的军衔和军职。而女王的二女儿(贝娅特丽克丝女王的妹妹)伊莲妮公主更是颇具争议,为了和信仰天主教的波旁·帕尔玛家族的卡洛斯·雨果王子结婚的她不惜私奔出国,于6年与王子在罗马结婚并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从新教徒变成天主教徒,也失去王位继承权。她71岁生日时把王位传给女儿贝娅特丽克丝,年月20日早晨6时94岁的朱丽安娜因肺炎在苏斯特伐克的王宫逝世。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