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皮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赫本被赵丽颖baby杨幂等众多当红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立足北京服务全国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第2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佳女主角奖获奖者被揭晓,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慌张地跑到舞台的右侧,在主持人的提醒下,才回到舞台左侧登台。

站在领奖台上,雷鸣般的掌声让她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刚刚的失态,她皱了皱眉头。这个微小的表情被大屏幕无限放大,台下观众被她的窘迫与懊恼逗笑了。

主持人提醒她说点什么,她眨巴了几下水灵灵的大眼睛,说了句“这真让人有点受不了”。感言再次逗乐台下的观众。

慌张,却显可爱。紧张,又略带调皮。这个奥斯卡史上最真实的最佳女主角就是奥黛丽赫本。

那时的她只是大家眼中的小可爱,没有人想到多年以后,她会成为亿万女孩心中的梦,成为娱乐圈里的传奇人物,成为一个时代的亮眼符号。

天使降生

年5月4日,随着一声啼哭,奥黛丽赫本在艺术之都布鲁塞尔出生了。母亲艾拉荷兰王室直系贵族后裔,父亲约瑟夫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总经理,原生家庭给了她大部分人努力一生都无法企及的尊荣。

然而,这些都是上帝的附赠,上帝送给她最好的礼物是舞蹈天赋。

2岁时,刚会走路的赫本便能随着音乐左右摇摆。这一天赋被心怀演员梦,却因贵族身份被阻挠的母亲敏锐地捕捉到了。

女儿的人生,外加自己的梦想,双重感情让艾拉对女儿的成长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为了提升女儿的艺术品味,她经常带女儿听音乐会、看舞蹈表演。

锦衣玉食,父母疼爱,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赫本的童年在童话的城堡里度过。

月满则亏,物极必反。当一个人拥有太多时,剩下的便是失去。

6岁那年,父亲亲手将赫本拽出了童话故事。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她是那么的手足无措。

约瑟夫是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追随者,在政治抱负和家庭之间,他选择了前者。他的这一选择成全了自己,却残缺了女儿的人生。

父母离异后,赫本跟随父亲去往英国,在伦敦的贵族学校寄宿。9岁那年,她正式学习芭蕾舞。踮脚、旋转、跳跃,她对每一个动作都全力以赴。

梦想破灭

4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艾拉担心前夫的政治立场殃及女儿,要回了女儿的监护权,并带赫本和两个儿子回娘家昂赫姆避难。可是,纳粹势力早已杀红了眼,昂赫姆也未能幸免于难。

烽火年代,兵荒马乱,食不果腹,每天早上醒来能看到阳光已经是一种恩赐,艺术早已变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

赫本却不屈于现实,没有舞鞋,就穿木头制成的舞鞋。没有老师,就自己练习。凭借着对芭蕾的一腔热血,她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战争结束后,赫本拜著名芭蕾舞老师索尼娅为师。名师指导,自己勤学苦练,她的舞技不断地精进。与此同时,逐渐变高的身高,也在偷偷地侵蚀着她的梦想。。

索尼娅老师停止办学,赫本辗转回到英国,开始新一轮的逐梦旅程。在伦敦,她进入当时最富盛名的兰柏女式的舞蹈学校。

在那里,她更加努力。可任凭她如何努力,仍无法控制自己超出芭蕾舞演员要求的身高。

直到有一天,兰柏老师对她说:“你有很好的舞蹈技巧,也可以做一个优秀的芭蕾舞教师,但你绝不会成为首席芭蕾舞星。”

成为一名独舞演员是赫本一直以来的梦想,她有生以来所有的努力都为这个目标。然而,尝试过所有的努力后,她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那一刻,天使的翅膀被现实折断了。

绝处逢生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赫本的独舞演员梦想没有实现,但在努力成为独舞演员的道路上,她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优雅的举止,出众的气质,以及坚韧的品格都是梦想的馈赠。这些优于常人的特点为她敲开了演员的大门。

从荷兰回到伦敦,赫本和母亲的生活过得极为拮据。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她一边学习芭蕾,一边做兼职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一部短片正在招一个会跳舞的女演员,赫本去面试了。

短片导演林登看到赫本,在电话里激动地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

赫本就这样毫无悬念地被录用了,而这部短片也成了她演艺事业的开端。

既然选择了,就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热爱。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赫本师从费力克斯艾尔默,学习台词和形体。

学习期间,赫本不放过任何实战的机会,即使是群舞演员的角色,她也会欣然接受。《酸酱油》、《年轻妻子的故事》等很多电影均有她的身影。

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稳扎稳打,赫本的演技逐渐成熟。此时,剧团精力罗伯特伦纳德正为电影《我们上蒙特卡洛去》选角,赫本被一眼相中。

《我们上蒙特卡洛去》没能让赫本一夜成名,但它将赫本推向了大荧幕,让更多的导演认识了赫本。

明星冉起

《我们上蒙特卡洛去》拍摄现场,法国著名作家克莱特被赫本的表演深深地打动,她盛情邀请赫本出演自己的小说《吉吉》的女主角。

对克莱特主动抛出的橄榄枝,赫本倍感压力,自己资历尚浅,又未尝试过话剧,她不敢冒然答应。

赫本的婉拒并没有打消克莱特的念头,为了不错失一颗明星,她和赫本母亲艾拉共同为赫本加油打气,最终说服赫本出演吉吉这一角色。

话剧不同于电影拍摄,电影镜头不合格,可以重新来过。而话剧,一旦站在台上,就必须一次到位。长达两个小时作用的表演不出现任何差错,这对演员的表演功底是很大的挑战。

排演初期,赫本的问题层出不穷,台词、形体均不过关。问题面前,除了努力,别无他法。排演期间,赫本苦练台词和形体基本功,努力减肥,将排演前期的问题一个个攻破。

《吉吉》公演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让赫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盛名。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成功和荣耀还在后面,这分荣耀就是电影《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全球大火,让赫本意外登上了好莱坞最高领奖台,成为有史以来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慌张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

一个非专业出身的女孩,25岁便站在了演员的金字塔尖上,名利双收,赫本的成功备受质疑。虽然演了很多知名电影,但在一些人眼中,她仍是资本包装出来的花瓶。

为了打破观众的偏见,她相继出演了《修女传》、《谜中谜》、《盲女惊魂记》中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随着电影的上映,那些质疑声逐渐消失。

偶入时尚圈

进入时尚圈并非赫本刻意为之,只是《罗马假日》赠送了她一张入场券,意外地将她推了进去。

电影上映后,安妮公主的着装被千万爱美女生争相模仿。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顶着赫本头,穿着白衬衫、窄腿裤、平底鞋的“安妮公主”。一时间,赫本成了引领潮流的时尚达人。

在以性感唯美的时代里,赫本以一己之力打破传统审美,为身材扁平的女孩开辟了一条时尚之路。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赫本对女孩子们的影响,“一见到《罗马假日》里的奥黛丽赫本的打扮,几乎有一半的女生不再把内衣填得满满的,也不再蹒跚地踩着像钻孔锥般细的高跟鞋走路了。”

时尚之路上,赫本不仅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还遇到了知己——纪梵希。

《吉吉》上演之前,赫本有幸读了萨缪尔A泰勒的《龙凤配》,读过后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故事。

后来,她建议派拉蒙公司买下这部作品,由她出演女主角。这一大胆的举动成就了她与纪梵希一生珍贵的友谊。

《龙凤配》讲的是灰姑娘逆袭的故事,女主角逆袭前后的形象完全不同。角色原定服装设计师是和赫本搭档默契的伊迪丝海德。

就在赫本和海德讨论角色服装时,导演悄悄将灰姑娘在巴黎逆袭后的服装设计工作交给了纪梵希,海德只负责灰姑娘去巴黎前的服装设计。赫本和纪梵希长达40多年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年的夏天,赫本第一次去见纪梵希。见面前,已成名的纪梵希对这个名不见转小女孩并未有任何好感。

可当他看到赫本穿上他设计的服装时,所有的消极情绪都烟消云散了。眼前这个女孩仿佛是为他的设计而生模特,那些服装穿在她身上,竟神奇般地鲜活起来。

《龙凤配》之后,赫本格外信任纪梵希,她的角色服装、出席各大场合的服装均出自纪梵希只之手,连婚纱也不例外。在纪梵希的10件永恒单品中,有8件属于赫本。

赫本纤细的身材和优雅的气质给了纪梵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纪梵希用这些灵感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赫本。

著名华裔设计师王薇拉这样评价赫本的时尚之路:

“奥黛丽是最早的现代女性之一——受制于文化的影响,要走出个人的风格并不是那么容易,她的穿着显示出她的想法与心智。为了要这样做,必须时时游走于危险边缘。要拒绝好莱坞的种种诱惑需要极大的勇气,特别是要走出20世纪50年代珍罗素当道的性感时期。”

在纪梵希的帮助下,赫本做到了。

生命的升华

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但于赫本而言,美人迟暮只是外在美向内在美的一次转变。时间在加速她衰老的同时,也帮她实现着人生的升华,而助力她人生升华的力量是慈善事业。

童年时期,赫本饱受战争折磨,尤其是昂赫姆被德军占领时期,人们头顶上时时刻刻都飘着饥饿、死亡的阴云。赫本讨厌乌云笼罩的日子。

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红十字会走进了昂赫姆,他们像后来以二战为主题的黑白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那一抹红色,为受尽战争摧残的孩子们带去了食物与希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善举在赫本心中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这一相见,注定了他们多年以后的再次相遇。

年10月,赫本参加了一个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的音乐会,并发表演讲。她感人肺腑的演讲深深地感动了基金会高级总裁詹姆斯格兰特,格兰特邀请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赫本欣然接受。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5年里,赫本经常访问第三世界的贫困战乱之地,亲眼目睹了孩子们饥寒交迫、战战兢兢的生活,几度为他们的悲惨遭遇掉下眼泪。

为改变第三世界妇女儿童的生活现状,她奔走于世界各地,呼吁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为战乱国家妇女儿童筹集善款,争取更多的权益。

由于长时间劳累,赫本的身体每况愈下。年,利用在洛杉矶拍摄纪录片的机会,她决定在美国做一次体检。体检结果让人难以置信,医生在赫本腹腔内发现癌细胞,并且癌细胞已经扩散。

尽管大家极力挽留天使,一年后,天使还是回到了她阔别已久的天堂。

弥留之际,儿子肖恩问她还有什么遗憾,她断断续续地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苦难。”

生命的最后一刻,赫本最关心的仍是战乱地区那些被世界遗忘的儿童。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随着你的发现你会有两只手,一只是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赫本将这句话践行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赫本的一生是电影的一生,她一生出演26部电影,获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史中不可忽视的传奇人物。

赫本的一生是时尚的一生,她曾引领一个世纪的时尚风格,是真正的时尚达人。

赫本的一生是慈善的一生,她晚年为第三世界的妇女儿童权益奔走,将爱与感动洒向贫瘠之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许会忘了赫本的容颜,但她的精神是电影史上永恒的标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