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1日电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问世周年。但欧洲化学学会近日发布的一张“扭曲”元素周期表显示,由于人类的过度使用,一些化学元素将在未来年内面临从地球上消失的风险。
新华社资料图
据“扭曲”的元素周期表显示,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氧不会面临枯竭风险,但用于制造手机和计算机触屏的铟有“濒危”风险,游离态的铟是一种银白色金属,但其在地壳中的分布少而稀散。
欧洲化学学会会长戴维科尔-汉米尔顿表示,如果人类按目前使用习惯,每隔几年就丢掉旧电脑和旧手机,铟可能很快面临枯竭问题。
他表示,“仅在英国,人们每个月就要换掉万部智能手机。如果我们按现有速度继续使用铟,它的储量只够再用20年。”
“扭曲”的元素周期表还显示,元素氦也面临“濒危”风险。氦本是宇宙中储量第二丰富的元素,但在地球上,由于人类放飞太多氦气球,剩下的氦可能只够再用几十年。
科尔-汉米尔顿说,磁共振成像仪和深海潜水通常循环使用氦气,但放飞的氦气球会把氦气直接释放到大气中,最终这些氦气将散逸到太空中,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他呼吁不要再放氦气球。
按照年修订的新版元素周期表,目前已知种元素,其中90种自然存在,另28种由人工合成。
据报道,这张形状“扭曲”的元素周期表由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化学学会制作,尝试通过每种元素在周期表上所占面积等方式,展示出90种自然存在元素的稀缺程度。
科尔-汉米尔顿说,制作这一周期表不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要提醒人们有一些元素由于人类过度使用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可能“再过不到年,我们就很难获得它们”。
同时,欧洲化学学会呼吁在不同层面采取措施保护“濒危”元素。对个人来说,更换手机或电子设备时应考虑是否必要,对旧设备应予以回收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宏观层面,应认识到稀缺元素的“濒危”危险,制定政策促进循环利用。
延伸阅读:
化学物质多氯联苯恐危及全球一半虎鲸群是强毒性致癌物不易降解
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说,已禁用多年的有毒化学物质多氯联苯恐怕会让全球一半虎鲸群在本世纪结束前消失。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让-皮埃尔·德福尔热和伦敦动物学会的保罗·杰普森等人用基于个体的模型框架和全球范围内可获取的虎鲸体内多氯联苯浓度数据,推算出已有数据记录的19个虎鲸群中,10个虎鲸群的个体数量恐急速下降。
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巴西、直布罗陀海峡、太平洋东北部和英国海域。德福尔热说,模型预测上述海域的虎鲸群“将在三四十年内”面临“种群崩溃的高风险”。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生活在英国苏格兰西海岸的虎鲸目前仅存8头。过去20多年,这一虎鲸群从未迎接幼仔降生。杰普森认为,在他“有生之年”这一种群“将消失”。
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虎鲸尤其难逃其害。一是虎鲸寿命长达50至80年,长年累月从食物获取的有毒物质不断累积;二是虎鲸性成熟周期长,成年后每隔数年才产下一头幼仔,而多氯联苯会进一步降低它们的生育能力;三是多氯联苯可溶于脂肪,可能会在母鲸哺乳时进入幼鲸体内。
多氯联苯最早在美国大规模生产。上世纪6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这种化学物质用途广泛,可用于电器冷却剂、密封剂、涂料并用于无碳复写纸等。之后人们发现多氯联苯是具有强毒性的致癌物,上世纪70年代末起被全球主要国家陆续禁用。然而,多氯联苯性状极为稳定,不容易在环境中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因而持续时间很长。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中新网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