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就任以来,美国总统拜登的首次出国访问本周成行。
从当地时间6月9日至16日,拜登将迎来“连轴转”的一周——辗转数个欧洲城市,与数十位国家领导人会面。根据白宫发布的日程,拜登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启程前往欧洲。在10日会晤英国首相约翰逊后,拜登在11日至13日将出席在英国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14日至15日则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峰会和美国-欧盟峰会。16日,拜登将前往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晤。
出访之前,拜登在6月6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此次访欧之旅是“为了实现美国对盟友和伙伴重新做出的承诺,并展示民主国家有能力在应对挑战的同时遏制新时代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篇文章中,俄罗斯和中国是拜登点名要应对的国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对此向澎湃新闻指出,拉拢欧洲盟友、稳住俄罗斯、制衡中国是拜登此次欧洲之行的三大目标。
对于拜登任内的首次外访,白宫则在3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旨在强调美国致力于恢复与盟友关系,重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并通过密切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更好地保障美国利益。
在美欧领导人多次通话互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防长奥斯汀访欧“打前站”之后,拜登此次亲赴欧洲可否实现重振跨大西洋关系?美欧之间将在哪些领域展开合作,又对何种问题存有分歧?
拜登新华社资料图
拜登的“山盟海誓”
“美国回来了。”这是拜登自执政以来向国际社会强调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尤其适用于经受了4年“特朗普冲击波”的跨大西洋关系。
“拜登想向欧洲盟友宣示,美国又回来了,不会回到孤立主义,美国将重新领导西方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告诉澎湃新闻,拜登此行旨在表达美国政府对欧洲盟友的重视,恢复欧洲盟友对美国的信任,修复被前总统特朗普四年执政破坏了的跨大西洋关系。
与此同时,在6月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拜登也高调宣布了对欧洲盟友的承诺,并为访欧期间会议讨论的内容设定议程,“结束这场大流行,改善所有国家的卫生安全,推动强劲、包容的全球经济复苏,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拜登在文章中写道。
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拜登称其将继续推动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至少为15%,以结束各国有关企业税收的拉锯战;并承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遏制气候危机,创造就业机会。在北约峰会期间,拜登还将重申美国对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第五条款有关集体防御的承诺;在美国-欧盟会议上,美国还将与盟友制定21世纪的贸易和技术规则。
“拜登想借助此次访问,继续举起其所谓的多边主义大旗,进而为美欧合作提供抓手。”孙成昊向澎湃新闻分析称,贸易以及技术规则领域的合作或成为下阶段美欧关系的重点,这也日渐成为大西洋两岸战略界的普遍共识。
实际上,在正式访欧之前,拜登政府已为此行做足铺垫:一方面,国务卿布林肯与防长奥斯汀已相继于3月、4月访欧,向北约以及欧盟国家领导人表明美国欲重振同盟友关系的决心;另一方面,拜登政府还于5月底就“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作出让步。此前,美国指责“北溪-2”是俄罗斯的地缘战略项目,要求德国放弃该项目。
美国务院5月19日发表声明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他们将对“北溪-2”运营公司及其负责人马蒂亚斯·瓦尔尼希予以制裁豁免。多家外媒认为,此举是美国欲缓和与德国的紧张关系而做出的让步,符合拜登与欧洲盟友密切合作的目标。除此之外,欧盟也于5月17日抛出“橄榄枝”,宣布暂缓原定于6月1日生效的针对美国钢铝关税的反制举措。
欧洲盟友心生顾虑
“拜登正在拥抱欧洲,但接下来会怎样?欧盟和北约有顾虑。”《纽约时报》6月6日以此为标题的报道无疑是给拜登此行浇了盆冷水。
报道称,欧洲盟友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惨痛经历留下的伤口不会很快愈合,尽管欧洲人当下欣赏拜登的誓言,但他们目睹了二战以来美国七十余年的外交政策是如何随着总统的更迭而在一夜之间消失,何况他们也不确定拜登“中产阶级外交”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有何不同。
“中产阶级外交”一词是拜登在今年2月初发表首次外交政策讲话时提及的概念。拜登指出,“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在国外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考虑到美国的工薪家庭、推进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外交政策。”对此转变,孙成昊指出,拜登虽不强调“美国优先”,但他所实施的中产阶级外交仍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
孙成昊分析称,目前拜登政府的重心已转移至解决国内问题,减少了对欧洲盟友的成本投入,但却要求盟友承担更多责任,这已成为美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在孙成昊看来,拜登对欧洲的重视程度,仅停留在外交层面的拉拢。“实际上,美国的军事外交资源已从中东、欧洲不断向亚太地区、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转移,这就意味着欧洲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这位曾经坚定捍卫跨大西洋关系的总统不再把欧洲政策放在首要位置了。”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主任杰里米·沙皮罗告诉美国政治新闻媒体Politico,拜登团队表面上对欧洲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很少注意欧洲的关切。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德国分支主任普格里林也提醒称,美国对欧洲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利益之交。
美欧之间嫌隙久矣
欧洲盟友的失落和担忧并非凭空捏造。自拜登执政以来,欧洲国家已就阿富汗撤军、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保护、“监听门”等事件与美国产生分歧。
《纽约时报》报道称,德国曾对美国单方面宣布在年9月11日之前从阿富汗撤军感到不满,认为此举仍在遵循欧美关系的旧模式——由华盛顿做决定,盟友紧随其后。同样,拜登在没有通知欧洲盟友的情况下,率先宣布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也令欧洲领导人深感愤怒和尴尬。
就在拜登出访的两周前,美国情报部门于年和年借助丹麦国防情报局监听欧洲政要的事实也被公之于众,跨大西洋关系再度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据Politico此前报道,美欧间关于数字政策的谈判近来已到了关键阶段,欧盟希望以一份新的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协议来取代此前的协议,若谈判成功,则可确保向美国转移欧洲用户数据的行为符合欧盟的隐私安全标准。鉴于当下刚被曝光的“监听门”坐实了欧方的最大担忧,欧盟或在谈判中采取更尖锐的立场。
除此之外,在维护多边自由贸易秩序上,欧洲对美国也并不放心。韦宗友指出,欧洲强烈支持多边自由贸易,也是WTO的坚定支持者。拜登政府虽然口头上支持多边自由贸易,但实际立场和政策举措可能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异曲同工。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6月7日发布的民调结果也印证了美国在欧洲影响力有所下降。这项针对11个欧洲国家的民调显示,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给美国在欧洲多国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拜登上任近5个月来的种种措施也未能恢复美国在疫情暴发前的国际地位。而在德国和法国,仅有半数左右的人认为美国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联欧遏华”亦或是拜登此行欲达成的目标之一。拜登在《华盛顿邮报》的署名文章中强调,美国“基于实力地位继续领导世界”,拉拢所谓共享民主理念的盟友。与此同时,该文章还三次提及中国,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技术规则制定领域。
“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集团政治小圈子,或者搞有选择的伪多边主义,都是逆时代潮流之举,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7日回应拜登言论称,中方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停止渲染炒作中国威胁。
眼下,在美欧关系龃龉不断的情况下,拜登可在多大程度上协调欧洲盟友的对华政策?韦宗友认为,在政治制度、治理模式和“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美欧或将采取统一对华立场和强硬政策。此外,美欧还在知识产权、政府补贴、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和共识。
孙成昊则表示,美欧在所谓的“民主人权”价值观问题上联手对华的可能性较大,但他也指出,从长期来看,美欧不会因为共同对华而持续走近,反倒会因为对华政策的不同思路而产生更多的摩擦。
“美国已经很难把中国塑造成类似冷战时期苏联那样的美欧共同威胁,而欧洲不愿彻底投身美国,卷入大国竞争。”孙成昊解释称,中国是欧洲的经济合作伙伴,欧洲不愿将中欧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经贸领域的发展与美国的地缘战略所绑定,进而使自己蒙受损失。
《纽约时报》也分析指出,欧洲人并不像美国那样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且在贸易和能源方面仍比美国更依赖中国和俄罗斯。
(原标题:拜登首访欧洲,但欧洲还是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吗?)
来源:澎湃新闻
流程编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