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1.禁忌的内涵
(1)一些研究者指出,“禁忌”一词最初是由波利尼西亚人使用的。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是神秘的和危险的。
(2)一些学者对禁忌的出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契约约束和义务的胚胎。
(3)有学者指出,禁忌体系是强加于人的无数的责任和义务,而所有这些责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完全是消极的,不含有任何积极的理想。某些事情必须回避,某些行为必须避免,在这里人们发现的是各种禁令,而不是道德或宗教要求。
(4)有学者指出,禁忌和宗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①从起源上看:禁忌属于宗教范畴,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宗教,它包含着伦理道德,同时属于宗教和伦理道德两个领域。
②从表现形式来看:禁忌比宗教和伦理道德更外向。
2.禁忌的特点
(1)它的一些否定性规则被群体承认后,就具有了强制力,成为不能违反的规定,这一特点类似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特征;
(2)这些规则又被视为符合群体利益的需要,从而获得了所有强制性的社会措施所代表的道德特点。
3.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史前社会禁忌体系的高压特点为人类早期宗教和宗教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1)禁忌体系的分类
①有关动植物的禁忌:其本质是史前人类生存规则作用的结果。因为在史前人类看来,与食物相联系的人的生存比人的繁衍更重要,个人的保存比个人的成长更重要。这样,人们就逐步形成了一些对动植物的禁忌。
②关于人的禁忌:关于人的禁忌,有些是针对男性的,有些是针对女性的,有些是针对年轻人的,有些是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而比较多的是针对部落的长老的。关于人的禁忌还表现在某一群体的禁忌。
③关于一些令人畏惧和恐怖的事物的禁忌:关于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禁忌,在史前部落里也是非常普遍的。如有些地方月食期间不能劳动,并需要戒食;有的地方整个群体都停止一段时间的正常工作。
(2)禁忌体系的本质
禁忌体系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不依靠人的经验和判断就先天地把某些事情说成是危险的,尽管事实上那些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不是危险的。
(3)与禁忌体系相联系的教育内容
①对长老畏惧的观念。
②对不洁之物和可憎之物敬畏的观念。
③幼小的儿童逐步形成了对特殊的人物和事情的嫌恶和回避的观念。
④在青年人的成年礼中,其主要特点是告诉儿童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要听从长辈的教导,要服从传统的习俗,要按照长辈的教导和传统的习俗行事。
三、史前社会的教育
(一)模仿在史前教育中的作用
1.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的观点
在有关模仿教育中的作用和原因的问题上,孟禄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在《史前教育:一种非进取性的适应的教育》一书中阐述了他的观点。
(1)学校产生之前,模仿作为一种获取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方法是与史前人类日常简单的生活分不开的,但还不能称为是教育上的方法,而只能是一种适应社会和环境的方法。
(2)模仿一直是史前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手段。
(3)就实际教育而言,除了在偶尔的情况下和在最高的阶段,史前人类从来没有达到有意识的教育过程。
(4)在理论教育方面,孟禄认为史前人类也是以同样盲目的模仿来进行的。
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的观点
(1)“模仿趋势”是人类天性的根本趋势之一,它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接受别人行动、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所表现的一般趋势。
(2)人的模仿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
(二)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我国学者的观点
任钟印先生在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方面做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
(1)史前教育的内容
①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②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及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③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④*事体育。
(2)史前教育的方法
①观察和实践。
②传习和教导:这一时期,史前人类对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性已有自觉的认识,他们已懂得利用实践过程以外的空间和时间,由老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口耳相传的“传授”。
③奖励:在史前社会,由于部落、地域之别,教育方法也有不同。如有的部落以表扬、鼓励、放任为主,有的以严厉的惩罚和恐吓为主,还有一些部落则侧重于劝诫、说服以及用良好行为做榜样。
④成年礼:成年礼不只是对少年是否具备成为社会成员的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检验、考核、鉴定的方式,而且也是一个对未成熟少年进行的有计划的集中、严格训练的过程。
2.国外学者的观点
(1)美国史学家孟禄的观点
①史前教育的内容:孟禄认为,由于史前人类很少有个体意识,而且由于教育目的完全是个体在习俗、规定的行事方式中完成的,因此,在史前社会,人们不需要精心设计的教育机构,集体的利益就是教育目的。与此相联系,孟禄认为,史前人类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实际教育和理论教育。
②史前教育的方法:孟禄认为,由于史前人类的生活非常有限,因此,史前人类的教育过程大都是无意识的模仿。
(2)美国学者佛罗斯特的观点
①史前教育的内容:史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致力于向青年人传授那些永恒的宗教信仰、技能、生活方式、看问题的方法、态度等。
②史前教育的方法:佛罗斯特认为,史前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让儿童对公社生活无意识的观察到通过实践来有意识的示范、口授和学习。
四、史前社会的“成年礼”
(一)史前社会的“通过仪式”和“成年礼”
1.史前社会的“通过仪式”
(1)一些研究者指出,“通过仪式”是英语转译而来,其意义在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必须经过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些重要的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在各个阶段,年轻的一代要以一定的通过形式加以表示,并以此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
(2)西方学者范根纳普在年出版了《通过仪式》一书,认为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范根纳普还把“通过仪式”划分为分离、过渡、聚合三个阶段。
(3)苏联学者沙巴耶娃认为,在民族传说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男女性都一样)这四种年龄阶段的划分。
2.史前社会的“成年礼”
(1)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意义对于史前人类是非常重要的,而成为社会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青年人要通过一定的“成年礼”。
(2)“成年礼”的进行一般是与儿童的发育成熟密切联系的。
(3)“成年礼”的进行也是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好形式。
(二)“成年礼”与学校的萌芽
1.“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
(1)“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条件的要求。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处于史前社会阶段的民族在举行“成年礼”的过程中对青少年都有一定条件的要求。
(2)“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特殊的有隔离作用的场所。在许多史前人类举行的“成年礼”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和固定的场所是必要的。
(3)“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接受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4)“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2.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苏联学者沙巴耶娃认为,“青年之家”的出现对学校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年之家”是最早的教育机构,学校是在“青年之家”分解成为富人的和为穷人的两种机构的过程中出现的。
(1)母系氏族的后期:“青年之家”在母系氏族的后期便出现了萌芽形式,在氏族社会的后期得到了发展。
(2)父系氏族时期:在父系氏族时期,青年男女受到参加公共生活的训练。但在当时,“青年之家”主要以男性教育为主,称为“男子之家”。
(3)氏族公社解体时期:在氏族公社解体时期,史前社会的教育机构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沙巴耶娃指出位于中美洲的阿兹忒克的教育反映了濒于解体并逐步演变为阶级社会的史前社会教育的一切特点。
目录
第一编 古代文明与教育 第1章 史前教育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2章 学校的肇端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3章 古希腊教育的兴衰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4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5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 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7章 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演变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8章 17世纪教育的沿革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9章 18世纪教育的演进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0章 19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发展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 第11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2章 战后初期各国教育的重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3章 20世纪60~80年代欧美国家教育的演变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4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手机/(飞天知了)
(飞天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