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媒体面前,贺熙曼女士充分展现了一个活力四射、语速飞快、行事风格果决的车企女高管的干练形象。
文|杨小林
图|来源网络
这是一篇迟来的访谈报道。
美国拉斯维加斯时间1月6日上午,距离一年一度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开展剩下不到24个小时。作为本届CES上参展阵容最强,携概念车和新技术成果最多的车企参展商,奥迪严阵以待的架势有点出人预料。
秉持“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奥迪如何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大潮中抢占先机?其实,从一场以消费电子技术为主场的展览中,便可管中窥豹。在今年的CES中,奥迪不仅带来了其首席设计师MarcLichte亲自操刀的多款概念车,还有一系列应用于智能电动出行时代的多项“黑科技”。
如果结合当下奥迪正在全球的范围推进e-tron电动车的量产,不难发现,奥迪欲在智能电动出行新时代加快布局、领跑对手的决心毋庸置疑。而在展台发布会正式开场前,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贺熙曼女士(Ms.HildegardWortmann)与中国媒体团的深度交流中,更是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国际消费电子展,而不是车展。因此,我们的首要目的不是要在拉斯维加斯推出新车、展示豪华轿车,而是展示技术,这关乎奥迪在技术领域的领导力,确定未来运行能力和证明未来的步调。”今年53岁的贺熙曼身穿皮夹克,留着短发且做了红色美甲,能在短时间里与年轻人进行热烈的交流和互动。
在中国媒体面前,贺熙曼女士充分展现了一个活力四射、语速飞快、行事风格果决的车企女高管的干练形象。
从她跟中国媒体抛来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对答如流,不难看出贺熙曼女士在背后做了很多“功课”。而且,其姣好的面容、敏捷的思维和像机关枪一样的语速,很难相信她的真实年龄是53岁,也很容易就让人忽略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她是去年7月才加盟奥迪,到本月初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才刚“新官上任”半年多一点时间。
但很显然,她是很懂豪华车市场,很懂奥迪且又很了解中国市场的。尽管在年,奥迪在其经营最为成功的中国市场以微弱的销量差距,已经被两个竞争对手奔驰和宝马赶超,但贺熙曼女士对此并没有显得特别在意。她一再跟中国媒体强调,奥迪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致力于追求“可持续的领跑”。
这种“领跑”不仅仅是销量规模,还有盈利能力、技术领先性和品牌魅力。用贺熙曼女士的话说,奥迪要构建的是一种“可持续的成功模式”。
去年7月,贺熙曼女士从宝马正式“转会”奥迪,担任奥迪公司全球销售与市场董事,负责奥迪品牌全球的销量运营和品牌建设。在此之前,贺熙曼曾在宝马公司效力超过20年,并多次到访中国市场。在离开宝马前,贺熙曼女士担任的职务是宝马公司全球品牌和产品管理总监,可以说,其在宝马的成功履历是奥迪“挖角”的核心动力。
对于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贺熙曼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和点赞。
“我非常骄傲我们和一汽集团有着31年的情谊。这就像是一段三十多年的婚姻,对我们来说是无价之宝。虽然我来到奥迪仅仅半年,但我非常享受和中国同事在一起共事。”贺熙曼说,尽管在此前曾多次到访中国,但并不敢说自己非常了解中国市场。而与中国媒体的这次短暂交流,成为了她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的一扇窗口。
“我需要你们的信息反馈,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用户。否则我们无法开展工作。”贺熙曼透露,自去年7月1日出任奥迪销售与市场营销董事后,她自己给自己制定了LLX模式,即聆听-学习-交流(Listen-Learn-Exchange)。“奥迪创新圈层大概有名用户,我们每天都会直接与用户交谈。此外,我们还会开展调研。”
贺熙曼希望从自己的聆听和用户的反馈中,找到奥迪通往未来并在与对手竞争中做到“领跑”的关键密码。她自己总结道,奥迪要在智能电动出行的新时代领跑对手,就需要在电气化和数字化技术上加快布局,而且,这种技术和研发的投入,是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的。“技术服务于人类,并为人类创造附加价值。”
在贺熙曼女士眼中,奥迪品牌过去31年在中国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品牌魅力和科技感的营造上,仍需进一步努力。为此,奥迪需要在中国重新定位品牌,重新找回品牌的核心价值,重树中国用户对奥迪品牌的渴望。而在今年的北京车展前,由奥迪举办的一场盛大的旨在推动品牌焕新的发布会已经在路上。
媒体提问01:去年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被两大竞争对手赶超,对此您怎么看?
贺熙曼女士:
年,我们在中国市场达到了一个非常幸运的销量数字:,。我认为,奥迪和一汽之间的合作模式是非常成熟的,非常自信的!我们非常信任彼此,而信任从勇气而来,这是非常珍贵的,这种信任是来源自我们三十年的成功合作。当然,我也希望我们在能做到销量与企业盈利的双丰收。
在奥迪这半年的时间,让我对奥迪充满了自信。我认为,如果我们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多的盈利增长点。所以我并不介意一时的销量高低,我们追求的是在企业的利润率上长期领跑。我们并不是要追求谁跑得快,跑得更高,我们需要去建立一种可持续性的成功模式。这也是奥迪致力于追求的方向。
媒体提问02: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转型中,奥迪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贺熙曼女士:
我们用“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去描绘科技的进步,而今天,科技发展到了什么样子?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过去的汽车了(片面的追求速度快),现在的汽车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基于此,我们制定了几个发展策略。
首先是电气化。到年,我们将推出30款电动车型,其中20款为纯电动车型。
其次是移动互联。这方面你们知道的要比我多,中国市场在这方面做得太出色了。我们在AI:ME概念车上利用人工智能去达成这一愿景。车不仅仅是与人连接,更是与人交流,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出行伴侣。
第三是可持续性出行。距离只剩5年了,我们早就已经设立了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在布鲁塞尔生产了奥迪e-tron,这就是当下碳中和的典范。
第四是用户的可持续性。我们需要把用户放在首位,我们做一切事情都是以此为前提的,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在今天的商业模式下,这是很难做到的。
媒体提问03:在中国市场,奥迪如何进一步锐化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更多年轻用户喜欢?
贺熙曼女士:
如果将用户和奥迪品牌的关系比作一段婚姻伴侣,经过长达30年之后,你会对伴侣的优势和劣势不再那么敏锐,但是你们之间还是需要前进,你需要发现对方,即奥迪品牌的特别之处。我认为,这正是奥迪品牌在中国需要做的事情。
奥迪品牌在中国有着辉煌的30年历史,但是我们不能沉浸在历史的荣耀之中,历史将我们带到这里,我们需要重塑自己,驱动我们前进。必须重新定义奥迪品牌的核心价值,寻找新的品牌定位,重塑消费者对奥迪品牌的渴望。
因此,我们正在策划一场全新的品牌活动。在年北京车展期间,我们会举办一场重大的品牌宣传活动。届时也会邀请各位参加,我们希望借此重新打造品牌,让奥迪品牌实现焕新,让用户真正了解奥迪品牌所做出的改变。
媒体提问04:相对于其他两个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而言,奥迪决胜未来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贺熙曼女士:
奥迪最大的优势是隶属于大众这个大家庭,我们与大众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车企集团形成协同效应。在年,大众汽车销量大约万辆。因此从规模和拓展性来讲,奥迪品牌凭借如此强大的后盾具有明显的优势。过去各个品牌选择独立运营,例如保时捷、奥迪、兰博基尼、布加迪等等,如今我们同大众集团有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牌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单从电气化来说,我们就拥有不同的电气化平台,以确保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优质的电动化产品。因此,和其它每年全球销量2-3百万辆的竞争对手相比,大众的确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基于品牌的协同效应,我们将会迸发巨大的潜力。同样,针对成本造价非常高的技术我们可以依靠集团的力量进行消化,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研发。
拥有如此强大的集团在背后做支撑,奥迪品牌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利用品牌协同,在集团内形成规模效应,这一点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