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 http://www.xftobacco.com/引言
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参考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马歇尔在论述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时承认一般资本和一般劳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资本排斥劳动是一个必然现象。但他同时又看到,资本的增加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从短期看,虽然劳动者不能从这种增加的收益中获得什么明显好处,但从长远来看,由于资本的增加能够增加就业,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的增加,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减少资本所得在国民收益中的份额,相应的劳动收入的份额也就增加了。这对劳动者来说是一个好事。
劳资调和的辩护色彩
由此马歇尔不无得意地说:“一般资本和一般劳动,在创造国民收益上是相互合作的,并按照它们各自的(边际)效率从国民收益中抽取报酬。它们的相互依存是极其密切的;没有劳动的资本,是僵死的资本;不借助于他自己或别人的资本,则劳动者势必不能久存。一方的发展是同他方的力量和活动分不开的;不过一方用牺牲他方的办法可以暂时(如果不是永久的)取得较大的国民收益份额。”
因此,马歇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公平的、合理的、和谐的,劳资双方是合作互利的。这显然起到了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辩护的作用。
按要素分配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以确立私有产权为前提,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为依据,根据精心计算,确立了人的欲望满足于人的劳动效率之间的转换机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他的假设是生产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他所关心的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而不同的生产要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单位,要素的边际产品不仅在量上难以计算,而且在质上究竟是不是由要素创造出来的还存在很多值得继续探讨的地方。所以说,马歇尔的分配理论既有他的科学性,也有他的不足,此后的经济学家在许多方面对它进行了发展和补充。
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实质所在
马歇尔提出了“生产四要素”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分配的合理性。马歇尔在论述国民收入的的分配时,完全排除了对生产关系的分析,将国民收入仅仅与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相联系,以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来说明国民收入在各阶级之间的分配,试图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资本家通过利用资本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的剥削本质。
他在萨伊“生产三要素”论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组织,将其扩大为“生产四要素”,认为企业主根据替代原理,选择并调节其对各个生产要素的边际需要,使之趋于相等,达到均衡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组织四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共同创造出国民收入,由于各要素都在生产中作出了贡献,当然应该获得相应的报酬。
这样各要素按照各自的边际生产力从国民收入中获取一个相应的份额,谁也不会损害谁,各要素在分配上相互之间不存在剥削,从而掩盖了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中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证明了国民收入的分配的合理性。
在分配问题上马歇尔反对*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力量完全可以使社会财富的分配变得日趋完善起来,*府任何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的行为都会对经济的繁荣造成伤害,马歇尔尤其强烈的反对有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马歇尔说,“分配论研究的主要意义是使我们知道:现有的社会经济力量使财富的分配日趋完善;考虑不周的巨大改革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它特别提醒我们,*府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对社会繁荣的损害比初看起来要大得多。”
不可否认,马歇尔在其分配论中也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效率工资、准地租等,这些概念对现代经济学仍有着重要影响。
马歇尔的准地租理论揭示了任何供给弹性为零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性质问题。并将这一分析方法运用于短期资本设备的分析。而古典学派地租理论虽然解释了固定数量的土地报酬问题,却没有解释已经存在的资本设备的报酬问题。
因而马歇尔的准地租理论弥补了古典学派地租理论的不足。除此以外,马歇尔还将利息与利润区分开来,并进行了明确论述。他的利息理论主要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利润理论则是对亚当斯密曾经论述过的管理工资论的进一步说明。
总之,如果说约翰穆勒在论述资本主义分配问题时还具有古典经济学的科学上的诚实的话,穆勒毕竟还指出了要素分配的正是来源所在,而到了马歇尔这里,一切都模糊了,基本上都变成了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粉饰。
这与马歇尔认为经济学应该是超阶级、超*治的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纯科学有关。他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对财富的心理动机,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的协调一致,因而马歇尔的主观心理分析法和机械分析法在经济分析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样马歇尔的一切分析手段都变成了对性质不同的要素报酬的掩饰。
从马歇尔之后西方经济学在分配理论上对现象的辩护成为了主流经济学的一种趋势,生产剩余不再进入经济学家们的理论视野,对要素分配的实质的论证逐渐变成了对要素分配现状的辩护,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就是明证。
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回归“返璞”
按要素分配理论经过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的“精致化”包装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取得了统治地位,尤其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问世以及“库兹涅兹曲线”的流行,更使按要素分配理论的“精致化”得到了强化。然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滞涨却使西方经济学界措手不及。
为了解决经济滞涨问题,经济学家们使出各种招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L·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威茨曼从改革僵死的分配制度入手提出了劳资分享经济剩余的思想,打破了长期以来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在要素报酬分配上不存在剩余的神话,为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年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问世更像一颗重磅炸弹,激发了西方经济学界和社会思想理论界的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