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
9月24日—26日,企投家成长营第9期课程在上海开启,吴晓波携手许思涛、张宇燕两位老师,讨论了宏观政治经济下,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帮助企业家认知升级,把握经营和投资的新方向。
在本期课程中,三位老师主要分析了周期、政策环境与当下热点事件的关系:为什么恒大会陷入资金危机?为什么会员制商超麦德龙崛起了?如何应对企业利润被压缩的问题?碳中和、共同富裕、CPTPP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下面是成长营中吴晓波和许思涛两位老师的精彩观点和干货。
01
中国从经济周期到产业周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博弈。
房地产行业有一个反周期操作规律。年后,中国经济每隔4—5年会发生波动,中央政府会紧缩银根,此时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从融创、恒大、万科、碧桂园到所有的央企,会通过资金杠杆大规模囤地,18个月后银根松动,下一个经济周期到来的时候,土地增值,房地产公司通过快速建房快速出售,获取惊人的利润。
银行当然愿意把钱借给房地产公司,因为银行最大坏账来自制造业,而房子最终是卖给住户的,作为抵押物的住房价格还会不断上涨。
房地产老板的任务就是赌周期。
然而到了年,经济开始低迷,所有房地产公司都开始加杠杆反周期操作,到今天银根并没有松动。
从产业周期来看,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9平米。所以政府开始控制房价,其实是控制了土地、信贷权和定价权。当控制了这三件东西,房地产企业已经失去对赌的资格了。
房地产公司的高杠杆不是第一天,超过%的情况都是有的。所以恒大出问题,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拐点到了,已经脱离了市场属性。
什么是“中国式进化”?产业周期如何和现状结合?麦德龙或许能成为一个案例。
麦德龙是德国最大的超市,它凭借“仓储超市+面向企业用户+专业服务”的模式在欧洲获得了成功。然而进入中国后,面对的却是被互联网冲击后的零售市场。
麦德龙的基因是低价大规模采购和供应链模型,它的突破点,是如何把原来的基因嫁接到中国互联网和新消费的环境中。
恰巧,新冠疫情让中国零售环境悄然发生了变化:顺丰等物流公司解决了冷链供应问题,支付系统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系统日益完善,新中产群体崛起,对商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种新变化使得麦德龙面对互联网平台,突然拥有了两大优势。
第一是商品质量。互联网产品最大的劣势是真假不知,良莠不齐。而麦德龙以商品为王,比如生鲜产品都有追溯条码,这就是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
第二是价格。仓储模式降低了商品采购成本,再通过全球化采购和品控体系,“物美价平”的商品符合新中产的消费逻辑,这一类产品对互联网产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如今的麦德龙面向中国新中产家庭的会员制店,一年发展了万会员,会员既可以现场采购,也可以享受送货上门。大众市场在中国被解构,被圈层化了,而圈层化的会员制又为品牌提升了复购率和美誉度。
其实,现在很多跨国公司能在中国地区获得成功,都和麦德龙一样,完成了“中国式进化”。肯德基的早餐原来是卖汉堡和咖啡,进入中国后对后厨、前台、经营时间做了改造和调整,推出了皮蛋粥;大众等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就要和欧美做得不一样。欧美喜欢极简主义,而中国喜欢大和豪华内饰。它们成功的共同点就是完成“中国式进化”,从舌头开始,从购买习惯开始。
02
历史上曾经就有国家饱受利润挤压之苦,比如俄罗斯和韩国。
再来看中国,两大指数可以说明情况。一是和消费者有关的物价指数CPI,还有一个反映厂商价格指数的PPI。最好的情况是经济增长,两者都不涨。最不好的情况是出现倒挂,即PPI超过CPI,它反映了制造业利润受到挤压。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的现象?有三个办法。
第一,银行减息。
第二,增加财政补贴和减税。补贴和减税对象首先是利润受挤压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中间环节的企业。
第三,需要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和中国互补性更强的东南亚是今后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