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皮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远大医药为何能获科技创新奖金融界 [复制链接]

1#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329.html

来源:医药魔方

作者:医药魔方

11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远大医药荣膺“最具成长科技类上市公司”奖项,是该奖项中唯一一家医药企业。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端经济论坛之一,而“最具成长科技类上市公司”奖顾名思义是要授予那些独具发展潜力同时实现高速成长的科技型上市公司。远大医药——印象中的一家传统工业制药公司——为何会获此殊荣呢?

年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后,远大医药经过多年深耕经营,从一家原料药厂成功转型为一家集医药制剂和高端医疗器械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国际化医药公司。近几年,远大医药发展稳健。年报显示其近3年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58%,远超港股医药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在运营状况稳健的情况下,远大医药有序布局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自年以来,远大医药在成熟制剂业务的基础上再次实施全面转型战略,围绕抗肿瘤、抗病*抗感染、心脑血管急救、呼吸、大五官科、罕见病等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行全球化布局,以“自我研发”及“全球拓展”双轮驱动等方式取得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医药强国的一系列全球独家且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创新药械产品,前瞻性地在精准介入诊疗、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诊疗、免疫治疗等前沿科技方向进行布局。

远大医药是国内较早转型科技创新和国际化的制药企业之一,其倾力构建创新研发和高端人才体系,积极与世界领先的医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入研发合作,形成了独有的科技创新布局和发展思路。此次荣获“最具成长科技类上市公司”奖也是对远大医药前期科技创新布局成果的认可。

产品布局:抗肿瘤领域科技龙头之势渐现

抗肿瘤是远大医药科技创新业务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中国的发病人数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已经是最沉重的社会公共卫生负担之一。随着科技进步,肿瘤治疗手段也发生巨大改变,从最初的放疗、化疗走向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然而,我国在肿瘤领域的高水平或者全球领先的在研项目仍然较少,大多数产品属于跟随式创新,靶向药和PD-1类免疫治疗尤其如此。

远大医药在肿瘤领域的布局兼具深度与广度,体现了肿瘤治疗理念的前瞻性、科技性及创新性。一方面,将传统放疗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布局开发钇[90Y]树脂微球和RDC药物;另一方面,打造全新的科技产品,如溶瘤病*、DNA免疫治疗、mRNA肿瘤疫苗等,解决肿瘤免疫治疗无效和耐药问题。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远大医药肿瘤产品线的科技创新风采。

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蓝色:全球;红色:中国)

1.肝癌治疗利器:钇[90Y]树脂微球

11月26日,国家药监局CDE网站公示了远大医药钇[90Y]树脂微球的上市申请,这是远大医药自年开始布局放射性药物领域后迎来的重要里程碑。

钇[90Y]树脂微球属于选择性内放射疗法(SIRT),通过介入治疗的方式使放射性微球精准进入肿瘤,实现最佳肿瘤覆盖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副作用。相对于传统放射疗法,钇[90Y]树脂微球对于未发生远端转移的早期肿瘤患者,可以避免传统放疗受限于皮肤及脏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辐射,直接在肿瘤局部释放大剂量高强度的β射线,可最大程度的杀伤肿瘤。而对于晚期患者,从治疗策略上讲,钇[90Y]树脂微球又可实现肿瘤降期,将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与化疗及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也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钇[90Y]树脂微球是全球唯一获得FDA正式批准的放射性微球,在美国、欧洲等地区上市多年,在50多个国家累计治疗超过10万人次。作为肝癌晚期的特效药,其临床治疗获益不断得到认可,已进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治疗指南推荐当中。

得益于中国的药*改革,远大医药依据境外取得的临床试验数据在国内快速申请上市,上市后将为中国数十万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另外,钇[90Y]树脂微球的开发和上市,也将为远大医药完善放射性药物全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后续产品的开发、布局和申报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核药中的ADC: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

相较于火热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大家对于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概念可能相对陌生。实际上,RDC和ADC在技术原理上倒是有不少相似之处。ADC是通过Linker将小分子*素药物与抗体相连接,RDC则是将核素产品和靶向剂相连接,治疗理念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精准打击,将“炮弹”带入肿瘤细胞,减少对人体健康组织的损失,降低*副作用。

近几年,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日益受到国际医药界巨头的青睐。年诺华以39亿美金收购AdvancedAcceleratorApplications获得其放射性偶联药物Lutathera(Lu与长效增长素抑制激素类似物octreotate的偶联物),用于治疗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这款药物在年给诺华带来了4.41亿美元的收入;年10月,诺华宣布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获得其小分子靶向放疗前列腺癌药物Lu-PSMA-。

远大医药于今年11月1日与澳大利亚RDC药物研发公司Telix签订合作协议,获得多款具备FirstinClass潜力的肿瘤诊断(TLX-CDx、TLX-CDx、TLX-CDx)和治疗(TLX、TLX、TLX)的全球创新型RDC产品在大中华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此外,远大医药还以0万美元认购Telix约7.6%股权,拥有Telix其他管线产品在大中华地区商业化权益的优先谈判权。

Telix已经完成了治疗性RDC产品TLX的前列腺癌临床II期研究,并着手计划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同步开展III期临床;同时,准备启动两项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TLX联合现有肿瘤免疫疗法治疗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TLX联合体外放射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也正在医院进行。前列腺癌诊断RDC产品TLX-CDx已经完成临床研究,已于今年9月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已获得FDA正式受理;此外,TLX-CDx和TLX-CDx也分别获得孤儿药和突破性疗法认证。

远大医药将陆续启动上述诊断和治疗的RDC产品在大中华地区的临床注册申报工作。加上已经申请上市的SIR-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远大医药在肝癌、前列腺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和胶质母细胞瘤等诊疗一体化领域已经完成7款放射性抗肿瘤创新产品布局。

核医学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支柱学科之一,放射性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潜力尚待挖掘。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年复合增速在18.6%左右,预计到年国内市场总额将达到人民币90亿元人民币。然而,放射性药物受制于技术壁垒、监管壁垒和资金壁垒等因素,核药市场的玩家稀少。

远大医药正是敏锐捕捉到了放射性药物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将该领域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之一,持续加码,包括:1)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就放射性药物领域的研发、生产、检测及标准制定、临床前研究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内容达成一致意向;2)与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优化;3)收购普尔伟业%股权,获得“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许可证”及“辐射安全许可证”,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第二家可以从事放射性药物生产、经营和开发等相关工作的企业,并获得在中国大陆开展68Ga、Lu、89Zr、90Y等多种放射性药物的开发、生产、经营的相关资质,在核药赛道上的龙头之势渐现。

3.瘤内免疫疗法TAVO:将肿瘤由“冷”变“热”

肿瘤免疫治疗是当下最为火热的前沿研发方向,在为肿瘤治疗带来革命性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严重的重复性竞争。从临床需求上看,即便是商业化最成功的PD-1/L1抗体药物,在临床上也并非万能的,存在大量的先天耐药和继发耐药问题亟待解决。

远大医药也精准捕捉到了这一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细分赛道,于今年2月以每股2.5美元的价格认购了美国OncoSec公司约44%的股权,获得后者所有产品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权益。OncoSec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TAVO便是开发瘤内注射的全球创新编码IL-12的DNA产品,期望找到克服PD-1耐药或难治肿瘤的答案。

TAVO是OncoSec基于其ImmunoPulse技术平台开发的一种first-in-class瘤内抗癌基因疗法。在肿瘤位置确定之后,通过瘤内注射及短脉冲电穿孔的方式将可以表达IL-12的DNA质粒递送至肿瘤微环境中,进而在瘤内产生局部作用的IL-12蛋白。作为人体天然产生的免疫刺激蛋白,IL-12可激活细胞*性淋巴细胞和NK细胞,促进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诱导免疫细胞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

TAVO联合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已经在治疗PD1耐药的转移性黑色素瘤中显现潜力。根据OncoSec近期公布的结果,TAVO联合Keytruda在54例被严格定义为对PD1药物已经产生耐药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实现了30%的客观应答率(ORR)。更早之前,OncoSec公布了TAVO+Keytruda针对PD1药物治疗可能无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OMSI-)结果研究,在第24周时的最佳总体缓解率达到50%(11/22),其中41%为完全缓解。

即便是作为单药疗法,TAVO也有不错的临床应用潜力。今年3月17日,OncoSec在AnnalsofOncology杂志上发布了TAVO单药治疗阳性黑色素瘤(III~IV期)的临床结果。28例可评估患者至少接受1次瘤内注射TAVO的总体缓解率为35.7%,完全缓解率为17.9%,中位PFS为3.7个月,随访29.7个月时中位OS尚未成熟。

除了TAVO之外,OncoSec公司也在构建和开发新的DNA编码候选药物,如二代产品SPARK,不仅包含增强版IL-12,还加入了CXCL9和CD3的基因序列,进一步增强IL-12的能力,使得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浸润和活性水平更高。可以发现,在肿瘤免疫治疗方向,远大医药并未跟随性地布局过热的PD-1、CAR-T疗法赛道,而是定位了一个与热门I-O疗法协同的策略,巧妙的进行了行业占位。

4.溶瘤病*疗法:精准攻击肿瘤病灶

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溶瘤病*对肿瘤细胞杀伤效率高、靶向性好,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商业前景。溶瘤病*是一种跟免疫治疗密切相关的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机理,各大药企也纷纷布局。从全球范围来看,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强生等跨国药企不惜斥巨资加码溶瘤病*的研发。在国内,溶瘤病*亦获认可,亦诺微、上海医药、天士力、威溶特和中生集团等通过自研、合作或引入的方式进行布局。

与瘤内注射的治疗策略一脉相承,溶瘤病*也是一种直接攻击肿瘤病灶的手段。医院认可这样的治疗思路,在溶瘤病*方向上的布局自然也是没有落下。今年7月,远大医药与上海行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订立投资协议,并达成产品转让及开发合作条款。远大医药获得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的全球创新水泡性口炎溶瘤病*产品的(VSV-GPM)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以及行深生物开发的其他产品的优先合作权等。

VSV-GPM是水泡性口炎溶瘤病*(VSV病*)属于RNA类溶瘤病*,具有溶瘤的特点,但病*基因不会整合至人体细胞基因组中,无基因*性风险,安全性好。VSV-GPM为经过基因修饰后的VSV病*产品,加强了肿瘤细胞的选择性,而对正常细胞的*性较小,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VSV-GPM也是一款针对难治性肿瘤共有靶点的溶瘤病*产品,具有该靶点的难治性肿瘤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且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等。

5.疫苗产业新星:mRNA技术平台

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脆弱,也见识了mRNA技术的先进。几个厂家的mRNA疫苗实现了90%以上的新冠肺炎预防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研发速度优势,这让国内外投资者和国际制药巨头对mRNA技术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