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皮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男人的心里只有一本小说斯韦沃与泽诺
TUhjnbcbe - 2024/8/25 10:57:00
                            

原创文铮中华读书报

在意大利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一部小说能像《泽诺的意识》这样,近百年来一直引发读者的兴趣与批评家的热情。围绕这部小说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话语空间,虽然还不像“红学”之于《红楼梦》那样复杂完备,但也颇具规模和影响,用意大利评论家一直以来惯用的说法,这可以被称为“斯韦沃现象”。

《泽诺的意识》

从字面上看,小说作者伊塔洛斯韦沃(ItaloSvevo)这个笔名显然强化了作家原名埃托雷施密茨(EttoreSchmitz)的指代意义,代表了作家个人身份中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个世界的并立与交融:“埃托雷”是个典型的意大利人名,而“施密茨”则是一个常见的德语姓氏,为彰显名与姓的特殊含义,名字的主人干脆直接用“意大利”形容词的缩写形式“Italo”和表示德国西南部施瓦本人的“Svevo”作为自己的笔名。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两种文化在他身体中的碰撞使他最终成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20世纪文学大师,为当时一派衰落气象的意大利文学注入了鲜活与变革的血液。

造成这种双重身份的主要原因是斯韦沃生活之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他生活在几近意大利边陲的重要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北岸、伊斯特拉半岛的西北侧,西距威尼斯百余公里,当时还属奥匈帝国领土,直到年才成为意大利的城市。历史上这里是拉丁、日尔曼、斯拉夫文化的交汇点,也是被各国争来夺去的战略要地。

年12月19日,斯韦沃出生在的里雅斯特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弗朗切斯科,德裔犹太人,母亲是意大利人,来自一个离的里雅斯特不远的意大利犹太家庭。父亲起初是一名职员,就在斯韦沃出生的那一年,开办了自己的贸易公司,至少在最初的十几年里让全家过上了殷实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年生意的失败不仅让父亲失去了企业家的光环,甚至还部分限制了他的贸易与人身自由。父亲的遭遇也许是斯韦沃未来作品中人生无奈与无能的最初来源。

和许多犹太家庭的孩子一样,斯韦沃读了几年希伯来子弟小学和私立学校,但从年起,他就和兄弟阿道夫、埃利奥一起成为布鲁塞尔商贸和教育学校的寄宿生,这所学校位于今天巴伐利亚州弗兰肯行政区的美因河畔,靠近维尔茨堡。这一地区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腹地,在德国历史上扮演着文化与政治中心的角色。父亲把他们兄弟送到这里是想让他们提高德语水平,接受德国文化的熏染,因为在德裔的父亲看来,这是他们未来子承父业从事商业活动的必要素质。

尽管这所学校的教学不尽完美,但年少的斯韦沃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初步掌握了德语,并渐渐喜欢上了德国文学。他手不释卷地阅读了大量德语文学经典著作,在诸名家中,他最爱读让保尔的小说,那种散漫的结构和幽默的语言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文学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年,斯韦沃回到家乡,又在当地著名的“帕斯夸莱雷沃尔泰拉”高等技术商业学院读了两年书。此时他父亲的事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年轻的斯韦沃需要找一份工作。学习商科的他选择的第一个职业却是剧院的编剧,他的处女作是两部舞台喜剧:《阿里奥斯托区长》和《重生》。

年9月,斯韦沃进入当地的维也纳联合银行工作,成为一名银行职员并一干就是19年。就在这一年年底,他写的一篇题为《夏洛克》的文章在的里雅斯特《独立者报》上发表,欣喜之余,他将这篇文章自费刊印成册,这不但是他对自己发表处女作的纪念,也是他正式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象征。从此,他与这家报纸开始了将近10年的合作,而从年起,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他开始使用埃托雷萨米里(EttoreSamigli)这个笔名。除了发表大量评论文章外,他还继续着喜剧的创作,《阿尔贝托伯爵的理论》《朱利亚诺之怒》《一部成功的喜剧》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

对文学与文化的强烈兴趣是他对抗无聊工作、保持自我存在感的一剂良方。工作之余,他开始大量阅读意大利经典著作、法国自然主义小说,以及叔本华、达尔文的著作。从年到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己的母校“帕斯夸莱雷沃尔泰拉”学院执教夜校课程。

与同乡著名青年画家翁贝托维鲁达的友谊是斯韦沃进入的里雅斯特文化圈后的一大收获,他小说《暮年》中的青年画家巴利的形象就是以维鲁达为原型,而其中的女性形象安焦丽娜的原型则是他于年结识并极为欣赏的当地名媛朱塞皮娜泽戈尔。

斯韦沃对文学的热爱几近痴迷,他不甘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而是希望出版自己的小说,在被出版社退稿的情况下,他自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一生》,并郑重其事地用了让他后来名扬世界的笔名——伊塔洛斯韦沃。他最初为这部小说取的名字是《无能之辈》,但作品遭到了出版社的否定。看来出版社的拒绝不无道理,因为这部小说即便问世,也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究其原因,也许是手法过于老套、因循,跳不出司汤达、巴尔扎克、歌德、福楼拜这些19世纪大师的藩篱。就在《一生》出版的这一年,斯韦沃的父亲去世了,三年过后,还未完全走出事业与家庭打击的斯韦沃又永远失去了母亲。

《一生》

年,也就是母亲去世的第二年,斯韦沃的生活有了一抹亮色,他迎娶了自己的表妹利维娅韦内齐亚尼,他的岳父是一家专门生产远洋船舶防海水腐蚀油漆企业的老板。他们的婚礼没有像绝大多数同胞那样在天主教堂举行,而只是举行了世俗的婚礼,因为有着犹太血统的斯韦沃还不是基督徒。次年,斯韦沃接受洗礼皈依了天主教,于是又举行了第二次婚礼。在与表妹热恋期间,他以爱情赋予的灵感开始创作《写给未婚妻的日记》。

可能是幸福的婚姻生活为他带来好运,年,曾一度拒绝他出版请求的弗拉姆出版社将他的第二部小说《暮年》付梓出版。这部小说的原名叫《埃米利奥的嘉年华》,曾在当年作为《独立者报》专栏小说连载。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出版并不意味着其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认可,社会的冷淡反应让斯韦沃看不到自己作为小说家的前途。于是,他决定无限期地中断自己长篇叙事文学的创作,而仅以散文、杂文、喜剧,充其量是中短篇小说这些“轻量级”的体裁来消解自己的文学情结和创作冲动。这一次的中断竟然持续了25年之久。

《暮年》

犹太人的血液和家庭生活的现实让斯韦沃辞去了银行职员的工作,安心经营起岳父的企业。各种商务活动和频繁的国内、国际旅行成为了他的日常。后来,他在以第三人称写的自撰年谱中曾经说过:“他无法专心于写作的乐趣,因为只要写一行字就足以使他不适应每天必须进行的实际工作,心不在焉和糟糕状态会立即乘虚而入。”

年,20出头的詹姆斯乔伊斯携妻子诺拉来到的里雅斯特,未来10年间这里将是他主要的居住地,他把这座城市当作第二故乡,在一封写给妻子的信中他曾坦言:“我的灵魂在的里雅斯特。”为生活所迫的乔伊斯平时要靠做英语私教贴补家用,他的学生中不乏当地贵族子弟和有头面的人物。年,斯韦沃结识了这位比自己小20多岁的英语老师,他们二人的相遇和此后结下的友谊为世界文坛和的里雅斯特这座城市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旷世奇书《尤利西斯》主人公布卢姆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斯韦沃的影子,其实小说中关于犹太教的很多细节都是斯韦沃讲给乔伊斯的。

年到年,斯韦沃在一位亲戚的推荐下开始阅读弗洛伊德的书,他这位亲戚曾经在维也纳接受过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治疗。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了意大利,斯韦沃岳父的企业举步维艰,直到年最终关闭。不再被商务缠身的斯韦沃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兴趣愈加浓厚,年他在亲属中一位医生的帮助下,翻译了弗洛伊德一篇题为《论梦》的论文,此文是作者对自己重要著作《梦的解析》的概述。

乔伊斯与斯韦沃

年,已有四分之一世纪没有发表过长篇小说的斯韦沃似乎重新燃起了激情,出版了自己的第三部小说《泽诺的意识》,当然仍是自费出版,只不过换了出版商,他这次委托的是远在博洛尼亚的卡佩里出版社。

这部小说中,作家突破了一般小说的写作套路,既非自然主义的铺叙,也非日记体或自传体的主观直陈,而是采用一种诸体兼而有之的叙事方式,为当时的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如今,当我们对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作品习以为常以后,并不难作出这样的概括:《泽诺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以回忆录形式书写的长篇自白书,是主人公在精神分析师的建议下,以自我医治为目的的自洽性书写。

斯韦沃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位让读者很容易就联想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医生,他的病人泽诺因厌恶医生及其诊疗方式而半途拒绝医治,感到挫败的医生一怒之下,决定将此前这位病人的回忆录整理出版,使这位病人的内心世界昭然若揭,以此作为对他失信行为的报复。小说的叙事顺序并非按照主人公生活经历事件发生的先后,而是按每一章涉及的生活片段或主题,其中包括:泽诺的童年记忆,戒烟遇到的难题,泽诺父亲之死,泽诺的婚姻和出轨,泽诺与连襟圭多的商务往来,战争与人类杀戮的本能。

和前两部小说的遭遇如出一辙,《泽诺的意识》也没有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足够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人的心里只有一本小说斯韦沃与泽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