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皮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6月这几种疾病高发疾控专家教你怎么预防
TUhjnbcbe - 2024/12/23 16:09:00

6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活跃,相应病原所致疾病也将进一步增多,成为预防与控制的重点。疾控部门提醒市民重点注意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但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约占病人数的85-95%。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在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多先呈水样便,后转为粘液或脓血便,症状较重者或儿童病例中一部分可发展成中毒性菌痢,危及生命。该病主要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感染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及成年人。

该病在预防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喝开水,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牛羊等各种饲养动物,济南市以羊为主。

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从事牛羊等家畜饲养、屠宰、皮毛加工和兽医等职业,可通过接触病畜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皮毛、工具等而感染;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生吃或食用未经煮熟的牛羊肉等;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等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染。人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多汗、肌肉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男性可患睾丸炎造成不育,孕妇患病可致流产。

疾控专家表示,对家畜要实行圈养,严禁放养,家畜圈舍要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新进家畜要先分圈饲养观察一段时间。病畜隔离饲养,及时淘汰。

从事家畜养殖、屠宰、皮毛加工、挤奶、肉类和乳制品加工销售等人员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要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服严禁穿出工作场所或拿回家,工作中禁止吸烟、喝水和吃东西,工作后注意洗手。为家畜接生时要戴手套,禁止徒手接生,家畜流产物要深埋消毒处理。

牛羊肉烹调熟透后食用,特别吃涮火锅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必要时消毒;不吃来源不明或未煮熟的家畜内脏和奶制品。

从事家畜养殖、屠宰、皮毛加工贩卖、挤奶等职业人员,一旦出现长期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多汗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也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检测。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摄入被细菌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原体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原体以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等。不同中毒机制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通常不同,感染型中毒一般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通常伴有发热;而毒素型食品中毒除了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很少有发热症状。

其它感染性腹泻

其它感染性腹泻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幼儿及青壮年发病较多。预防上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在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污染,而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污染,同时温度较高又给致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疾控专家表示,市民预防的重点为,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注意冷藏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煮熟的食品立即食用,需贮存冷藏时,应生熟分开;储存过的食品食用前需彻底加热;保持厨房、食品容器等的清洁卫生;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处理及食用食品时需反复清洁双手;此外,发生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

1
查看完整版本: 6月这几种疾病高发疾控专家教你怎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