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远房的姐姐来我家辅导我功课,在她的影响下,我特别爱英文,看的第一本英文原文小说就是《简·爱》,我也知道了英国的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分别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
首先我把这本书中,我认为的比较好的句子,段落摘抄出来。可能有的朋友不太同意我的观点,那不妨也把各位认为好的段落推荐给我.
简爱好句好段精选
1、只有上帝赐予我美貌和财富,我才能让你对我难舍难分?
2、在上帝的脚下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3、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4、要是我,巴不得地球会裂开,把我吞下去。
5、我和你一样有灵*,有一颗完整的心!
6、天主会把咱们身旁最佳的工具拿走,以提示咱们获患上的太多!
7、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8、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刚刚习惯了这种环境时你却要走了。
9、人的生活不克不及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筹办好了才下锅。
10、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象现在我难于离开你!
11、你以为我可以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台机器吗?
12、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13、你难于离开我的!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14、明年今天,让我们继续欢笑吧。
15、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6、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7、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18、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9、别,别让我干傻事。
20、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
(一)
自幼父母双亡的小女孩简·爱寄养在舅父家中,但是在舅父去世后,简·爱受到了舅母里德太太及其儿女的虐待,狠*的舅母还把她送到了劳渥徳寄宿学校,这里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孩子们不仅忍饥挨饿,还经常遭到*打、剪发、罚站,甚至受到斑疹伤寒、肺结核的疾病威胁。简·爱的好友海伦·彭斯就是染上了肺结核而早逝。
海伦·彭斯幸运的是,简·爱得到了老师谭波尔小姐的关照,她勤奋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工作。不久,年仅18岁的简·爱离开了劳渥徳,在桑菲尔德庄园谋得了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位。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是个性格忧郁古怪的中年男人,但是他爱上了率真、清纯的简·爱,而简·爱也为男主人的个性所吸引。就在读者以为这对恋人可以走向婚姻殿堂的时候,故事情节却发生了逆转。在婚礼上,简·爱得知了罗切斯特曾结过婚,发疯了的妻子伯莎被关在阁楼中,简·爱毅然选择离开罗切斯特。
当简·爱流落在沼泽地风餐露宿无家可归时,她遇见了表兄圣约翰,圣约翰介绍她在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后来他向简·爱求婚,希望简·爱能随他一起去东方传教。但是简·爱意识到自己深爱的人是罗切斯特,在经历过一系列的考验之后,简·爱听见了旷野中爱人的呼唤,于是她选择重回桑菲尔德庄园,这才知道疯妻伯莎纵身火海,罗切斯特为了救她,被烧瞎了双眼,右胳膊摔断了,变得一无所有。
芬丁庄园在故事的结尾,简·爱继承了来自叔叔的一笔遗产,并嫁给残疾的罗切斯特,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幸福地生活在芬丁庄园,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二)
从表层情节来看,《简·爱》似乎是一个俗套的浪漫爱情故事,与“灰姑娘”的童话类似,一个纯洁的女孩爱上了王子,但遭到了恶人的阻扰,最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喜结良缘。但《简·爱》之所以引人瞩目,影响深远,就在于这部小说的情节不是对“灰姑娘”故事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改写:这部小说塑造了反抗男权的经典女性形象,被誉为现代女性的“圣经”。
若想理解《简·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理解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作家,如何写下了这部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些作者夏洛特·勃朗特及其特殊的生活背景。
夏洛蒂夏洛蒂出生于年4月21日,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来自爱尔兰,他勤奋好学,考上了剑桥大学的圣约翰神学院。夏洛蒂四岁时,帕特里克被任命为约克郡霍华斯镇的牧师,于是带着五女一男六个年幼的孩子,举家迁到这个偏远、贫困的荒野之地。爱尔兰的血统,在约克郡离群索居的生活,让勃朗特姐妹养成了与众不同的性格:激烈的情感,孤独的自我,追求自由与冒险的性格,以及对自然、荒野和动植物的喜爱。
勃朗特一家人在约克郡居住一年后,母亲患癌症撒手而去,四个女孩子被送往一所慈善寄宿学校,但是那里的环境十分恶劣,夏洛蒂的两个姐姐感染了肺结核,不久就病逝了。年幼的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便被接回家,由父亲亲自教导。父亲热爱阅读,知识渊博,他亲自给孩子们讲授歌谣、神话和传奇,允许他们自由阅读各种书报杂志。这种特别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勃朗特家的孩子们获得了自由的创作环境。孩子们儿时就喜欢玩创作游戏,比如夏洛蒂与弟弟为一组,而艾米莉与安妮为另一组,比赛创作,自编自导各种故事,勃朗特三姐妹的写作天赋,也由此在家庭的熏染中逐渐显露。
15岁时,夏洛蒂来到寄宿学校就读,毕业后在此任教。她一边教书一边写文章。在姨母的资助下,夏洛蒂和艾米莉一起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留学,夏洛蒂对老师产生了微妙的情感依恋。
寄宿学校、家庭教师、恋爱受挫等这些经历,为夏洛蒂后来的创作积累了许多素材。
小说《简·爱》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体小说形式,并不是纯粹的叙述技巧;作者夏洛蒂与小说中的“我”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可以说,简·爱是作者的另一个化身,夏洛蒂把自己的许多人生经验投射在简·爱身上,包括就读寄宿学校、做家庭教师、追求独立自主、爱上一位年长的有妻之夫等等。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以男性为主导的的文学中,女性只是用来衬托男性中心地位的配角,但《简·爱》突破了才子佳人的传统小说模式,以一个贫寒孤单、相貌平凡的孤女简·爱作为女主人公,塑造了一个拥有自我意识和尊严,勇于反抗男权压迫,追求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女性形象。这根本不符合当时的英国文学中温文尔雅的英格兰小姐形象,读者们被这个“混乱和狂暴”的声音激怒了,有人发文斥责《简·爱》“践踏了受到我们祖先尊奉并引以为荣的传统习俗”,甚至会有“覆固有的社会、文化、*治秩序”的意图。而如今看来,正是简·爱身上的“混乱和狂暴”气质,让她成为文学史上经典形象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看看简·爱是如何敢于反抗,如何彰显叛逆精神的。简·爱在舅母家备受嫌弃,表姐表哥也经常蔑视、打骂她。如果简·爱只是普通的女孩,或许她会忍气吞声,讨好他们,让自己有个依靠,但她性格桀骜,反抗意识强烈。
在劳渥德寄宿学校,简·爱的反抗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简·爱不小心弄坏了做算术的板子,就被罚站,还被侮辱是一个比“小异教徒还要坏”的“撒谎者”,当众罚站。可是简·爱并没有退缩,也没有惧怕这个伪君子。当有一天督导先生命令人剪掉海伦的头发时,简·爱勇敢地和好友站在一起,把自己的头发也放了下来。
其次,简·爱不是止步于反抗,她非常勤奋刻苦,成长为那个时代少有的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女性。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绝大部分女性没有获得工作的机会,只能依靠男人而生存。但是简·爱却是一个例外,她孤身一人,必须学会独立生存。居住在舅母家时,简·爱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在劳渥德寄宿学校,她拼命读书,学会了写作、弹琴、绘画、缝纫等多种才艺,并以优秀成绩留校任教,接替了离职的谭波尔小姐,这是简·爱的第一份工作。八年之后,她又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家庭教师。可以说,简·爱的女性意识与艰难成长的过程,也是一部近代女性争取独立自主、获得教育与工作权利的历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简·爱对性别自由与平等爱情的追求。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她逐渐爱上了这个深通世故、性情忧郁的中年男人。但即便是陷入爱情后,简·爱也没有丧失自我,任人摆布。当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出现,简·爱受到了深深的震动与伤害。在当时的环境中,离婚是不被法律允许的。此时深陷两难困境的简·爱要么留下来,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要么离开他,自寻出路。简·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她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独立,成为一个男人的依附者,哪怕罗切斯特苦苦相求。她最终离开了罗切斯特。
在小说的结尾,流落在沼泽地的简·爱不仅找到了失散的表兄妹,获得了亲情,而且意外地继承了一笔来自叔叔的遗产。这个时候表兄圣约翰向简·爱求婚,希望她成为传教士的妻子,陪他去遥远的印度传教。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回到故地,但此时的桑菲尔德庄园被伯莎放的一把火,烧成了废墟。为了救疯了的妻子,罗切斯特也受了重伤,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在此,简·爱成为一个把罗切斯特从堕落、黑暗的深渊中挣脱出来的救护天使。
在夏洛蒂的笔下,不是王子拯救灰姑娘,而是灰姑娘拯救王子;女性,哪怕是贫穷、矮小、卑微的女性,她们的力量通过敢于挑战、勇于付出的简·爱,得到了极大的肯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简·爱才被誉为“新的罗马女战神”。
(三)
不过,在如今的读者看来,小说最后结局幸福美满,简·爱最终还是走入了传统结婚生子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她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意识和独立性,因此,《简·爱》是一部打了折扣的、愤怒的、受挫的女性主义之作。
显而易见,夏洛蒂的写作及其笔下的简·爱形象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夏洛蒂强调女性不应该依附男性,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与理性判断;但另一方面,夏洛蒂又无法摆脱传统男性社会规范下的道德标准和婚姻观,她在小说中的解决方式是让简·爱继承一笔意外之财,让罗切斯特变成一个残废人,用这种物质上的平衡,来弥补灵*上男女不平等的痼疾。作为夏洛蒂的代言人,简·爱无法完全冲破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她的情感选择所蕴含的自由与力量,最终还是付诸爱情的逻辑,落入到了男性规范的社会角色中,成为家庭中的“幸福天使”或“圣母庇护者”。
简·爱的矛盾还体现在与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伯莎的关系上。从表面上看,天使般的简·爱与魔*般的伯莎构成一种“对立”的关系,但从更深的角度来看,两人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影”关系。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眼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被视为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她们其实是一对精神上的姐妹,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困境。简·爱身上存在着伯莎的一面,伯莎的身上也有简·爱的一面。当伯莎在激烈地反抗男权压迫时,她的身上充满了简·爱的影子;而简·爱也像伯莎一样,有疯狂而野性的一面,她会与侮辱她的人扭打在一起,会将自己的不满大声地宣泄出来。而在小说中,同为女性,简·爱也的确对伯莎流露出许多的同情与怜悯,她称伯莎为不幸的女士。
对于伯莎这个容易被忽略的“配角”的重新解读,让我们看到了夏洛蒂及其《简·爱》的另一面。年,美国两位女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合著了一本书:《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书名就源于伯莎的形象。
(四)
在时间的流转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必定要经受不同时代的检验与阐释,甚至批评、解构与改写。自《简·爱》出版的一个半世纪中,《简·爱》研究已发展为成熟的批评谱系,其丰富的文本吸引学界不断探讨新视角,更持续吸引着不同类型的读者,进入勃朗特姐妹的想象世界。一百多年过去了,《简·爱》依旧是文学爱好者的枕边书,迄今为止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就有六部,还有多部电视剧和音乐剧上演。简·爱和伯莎的形象,激励着女性去争取自由平等、独立创造的自信与决心。勃朗特姐妹的文学传奇也鼓舞着女性拿起笔,大胆地书写自身的伤痛、挣扎与经验。我们无法想象一部没有她们名字的世界文学史,也无法抹去她们在女性书写史中留下的珍贵遗产。
在被荒野包围的霍华斯镇,勃朗特故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朝圣,慕名者蜂拥而来,成为“众多的传说和文学的中心”。正如弗吉尼亚·伍尔芙说的:“在那个牧师的住所和那片沼泽地,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昂扬,永远地在那儿盘桓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