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皮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大概是最像淄博烧烤的各国烧烤
TUhjnbcbe - 2023/10/24 18:48: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这句话,说明烧烤大概是世界美食的一个“最大公约数”,也彰显烧烤抚慰人心的功能。试问,谁能抵挡得住“美拉德反应”呢?正是那唇齿留香的大快朵颐,让人在忙碌一天后短暂忘却烦恼,赋予了烧烤触动你的胃、打动你的心的独特魅力。从餐厅到自家院子,从国宴大堂到公园草坪,烧烤的氤氲烟火以一种大同的方式肆意飘散。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一切皆可被架到炭火之上。烧烤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美食这一层次,烧烤蕴含着世界各地不同而又相通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人类对待美食和生活的共同态度。烧烤,俨然又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流行文化。放眼环球,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民众都喜欢烧烤,从东非到美洲,从中东到东亚,再到欧洲,烧烤早已在人间烟火中经久不衰。记者深入各地,绘制出一份世界烧烤图鉴。慢品烟火色,静观岁月长。从这烟熏火燎之中,可能就体味出了世界大同的口有余香。

一起来了解各地烧烤美味

↓↓↓

01

日本烧鸟:日常顶奢两相宜

02

去吃一顿韩剧里的烧烤

03

在西班牙古城里吃一只烤乳猪

04

巴西烤肉和阿根廷烤肉谁更香

05

墨西哥人的“淄”味

06

来自东非草原的炙烤美味

07

走,去埃及吃顿烤鸽子

烧烤的意义

没有哪种烹饪方式像烧烤一样,能够同时展现时髦和原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火焰对食材的撩拨,人们跨越时间与古早的食物处理方式握手,也跨越空间与远方的焦香佳肴烽火相望。超越饮食本身,这或许是我们能够赋予烧烤的人类学意义。

1

烧烤与文明史

英国浪漫主义散文家查尔斯·兰姆19世纪初曾经写过一篇幽默的文章《论烤猪》,其中杜撰了一个有关烧烤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猪倌火帝(Ho-ti)和儿子宝宝(Bo-bo)。

那时,人们日常还只吃生肉。火帝出门打猎,留下宝宝在家。宝宝玩火时点着了自家棚屋,连带烧死了屋里刚出窝的9只小猪。烤猪散发出一种奇妙香味,宝宝好奇地伸手去戳烧焦的小猪,烫伤了手指。他连忙含住手指止痛,却突然发现手指上残留的碎肉皮如此美味。火帝回来后发现,宝宝烧毁了一切,还在狼吞虎咽地吃烤猪。拿棍子教训“熊孩子”的火帝不小心也在烧猪身上烫伤了手指,最后父子俩开始大快朵颐,吃起了烤猪。这对父子想保守烤猪的秘密,经常在半夜烧掉棚屋偷吃烤猪。这样奇怪的行为引起了外界注意,邻居们把父子俩扭送法院。但法官和陪审团在审理中也同样被证物,也就是烤猪烫伤了手指,并尝到了这种人间美味。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不仅吃整猪,还发明了用钎子串肉吃烤串。荒诞不经的故事当然作不得数,毕竟在那遥远的、茹毛饮血的时代,不可能有专门的养猪人,更不用说法官、陪审团等。不过,能够杜撰出这样的故事,至少说明进入启蒙时代的人们已普遍认同,发现火与食物之间神奇的化学反应,对人类文明史至关重要。

2

灶神与火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火格外敬畏,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火与食物的关系影响。《淮南子·氾论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为我们发现用火秘密的祖先,死后化作灶台,在每日烟雾缭绕中与美食为伴。《庄子》说,“灶有髻”。按西晋司马彪的解释:“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也就是说,文化人对于灶神的想象就是一个红衣美男子。在这些文绉绉的描述背后,多少烧烤美食在历史中飘香?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中国厨师拜灶神,每年农历八月初三要给灶王爷过生日。我常想,西方厨师有没有守护神?要是有,会不会是普罗米修斯?不同版本的普罗米修斯故事各有不同。迈克尔·波伦在《烹:烹饪如何连接自然与文明》一书中援引了赫西奥德所著《神谱》里的故事。故事说,普罗米修斯向神灵献祭的时候准备了两份祭品,一份是藏在牛肚子里的牛肉,一份是肥肉包裹的骨头。宙斯神通广大,就是眼神不太好,选了那份骨头,把牛肉留给了人间。人们一看,以后都这么干,骨头在祭台上点火烤好给神仙,肉烤好给自己。也不知道宙斯是不是硌了牙,盛怒之下剥夺了人类的火种,还百般折磨去偷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解读。但我觉得,它至少说明,好的烧烤师傅,一定不能在食材上耍小聪明,要不然执业资格很有可能出现危机。事实上在古希腊神话中,真正的灶神是赫斯提亚,她是奥林匹斯山上最神圣、最古老的神明。赫斯提亚不仅守护着厨师和磨坊工人,还掌管着万民的家事。火焰象征她的存在,又是家庭永续、稳定和睦与繁荣的保证。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炉灶,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的祭坛。祭坛上的火象征着城镇的生命,每当一个城镇的人到新的地方建立殖民地,火也就伴随着这些移民到别的地方去。火,是有形与无形的厨房,是流动的家的核心;灶神,是跨越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信仰,是饱暖得以守护的希望。所以,就算颠沛流离,有火就有烤熟的食物,就有繁衍和传承。

3

隔阂也被烤化了

烧烤是一种热络的烹调方式,不仅炉子里热,吃东西的心境也热火朝天。“进淄赶烤”的火热人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守着烤炉,无论吃什么都可呼朋唤友、其乐融融。烧烤是一种社交方式。

在烤熟食物的同时,人们之间无形的隔阂也被烤化了。《烹:烹饪如何连接自然与文明》这本书还提到,烧烤甚至在美国种族隔离时期都能成为与众不同的存在。即使是在种族隔离最严重的时期,黑人和白人依旧能共享一块烤肉,虽然年的《民权法案》通过之前,美国的黑人和白人是禁止在同一个饭厅用餐的。但如果城里最好的烧烤是黑人做的,白人也会在外卖窗前排队购买。如今,烧烤成为几乎所有国家、所有菜式都能点亮的“技能树”。从波利尼西亚群岛原住民把食物埋在火焰中烤熟,到土耳其风靡全球的转烤巨型肉串;从韩国散发着泡菜味的铁板烤肉,到美剧中华盛顿街头的烤肋骨……烧烤早就实现了全球化。波伦在造访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家烧烤老店时,老板告诉他,烤肉最美味的是肉边上烤焦的那一圈皮。这看起来是不是很亲切?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的烧烤师傅,估计看到这里都会点头称赞。在焦与糊的电光石火之间,地域、民族的差异突然变得模糊。原来,从烧烤看,人与人的差异如此微小。故事里的火帝父子和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都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的厨师先锋。来到今天各式各样的烤炉旁边,估计他们同样能大展身手。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大概是最像淄博烧烤的各国烧烤